月明时见卿(153)

作者:木秋池 阅读记录

“陆子夙,你站住!”

陆明时将迈出门槛的一只脚收回,微微一笑,“许太医,此处医堂,不要高声惊扰了病人。”

许凭易忍住想骂人的冲动,好声说道:“我已与孟姑娘约了后日施针,我与你保证,她的病有我看着,出不了岔子,你不要去打扰师妹。”

“早这么说不就得了,”陆明时转身,从怀里掏出一个木盒,打开,里面装了满满一盒淡褐色的粉末,“这是我在天煌郡得的苁蓉,用你教我的法子晒干捣成粉末,阿韫自己用不了这么多,剩下的算作她的诊金。”

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称,是极名贵的药材,北郡野生的肉苁蓉长在大漠里,更是千金难求。此味药材甘咸性温,能救五劳七伤,延年轻身,对望丰堂接诊的许多累年积病的穷苦人而言,简直就是救命的良药。

许凭易的脸色瞬间好看了许多,忙将木盒合上,仔仔细细收起来,“算你有良心,谢了。”

“我的诊金不是那么好收的,待我从北郡回来,阿韫若是清瘦一斤,我就拆你望丰堂一根梁木。”陆明时语气闲闲地威胁道。

许凭易:“……”

他是大夫,不是厨子。

陆明时一天没着家,兵部尚书钱兆松听说他从阜阳回来后,本想邀他过府一叙,结果派去的小厮在他家门口蹲了一天都没见到人。

钱兆松闻言叹了口气,心中遗憾,却也无可奈何。

陪他等了一天的钱大公子十分不耐烦,讥讽道:“不过一个五品外官,哪里值得爹你兴师动众去请,简直掉身价。”

“竖子不足与谋!”钱兆松恨铁不成钢地指着儿子的鼻子骂,“叫你多读书,平日里多跟师爷学一学官场上的事,你倒好,整日在青楼厮混!”

钱大公子头一缩,“怎么又骂我头上来了?”

钱兆松道:“此人的能耐大着呢!他与我师出同门,年纪轻轻中了进士,活捉忠义王世子,如今又凭一己之力搅得苏和州不得安宁。若非太子殿下及时放弃程鹤年,恐怕我和殿下都会被卷进这桩案子里。此人办事雷厉风行,若是能为我所用,当为一大助力,若是不能……恐怕就棘手了。”

钱大公子不以为然地嗤笑,“什么狗屁巡镇使,太子殿下才看不上他,听说殿下在勤政殿外根本就没给他好脸色!”

“那是殿下在试探他,看他有没有为长公主所用,”钱兆松道,“那天他虽未给太子殿下面子,可也未对长公主表示亲近,我倒觉得还有机会。”

钱大公子问道:“父亲的意思是,还想替殿下拉拢他?”

“此事若成,于太子我有荐贤之功,于陆明时我有提拔之恩,”钱兆松负手叹了口气,“可是此人的脾气与老师年轻时很像,就怕他锋芒太盛,不肯轻就啊!”

第57章 马球

陆明时动身前往北郡后, 孟如韫整日待在公主府中不出门,白日常在拂云书阁中,有时揣摩写作《大周通纪》, 有时为萧漪澜整理书籍,或摘录文章,或攥写评议。

但她心里也常常记挂着陆明时。这几年北郡只是表面上太平, 外有戎羌虎视眈眈,内有周宣帝提防多疑, 他想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培养一支私兵,个中艰险,如当风秉烛, 时有倒悬之患。

虽然根据前世的记忆来看, 他最终能成功整治北郡,可这一世毕竟又有变故, 至少从时间上来说, 提前了将近十年。

她偶尔忧思在怀, 望着窗外发呆,就连萧漪澜也注意到了她过分的沉默和眉眼间的倦怠。

有几次她发现孟如韫手里提着笔, 眼睛却望着窗外发呆, 墨汁将纸面和袖子染了一大片都没发觉。

她悄悄走过去, 发现孟如韫正在抄书, 笔下正抄到一句“月将明时”。

“阿韫,阿韫。”萧漪澜轻声唤她。

孟如韫猛得回过神,撑案而起,“殿下, 怎么了?”

萧漪澜端详着她, “昨晚没睡好吗, 怎么脸色如此苍白?”

孟如韫摸了摸自己的脸,“睡得尚好,也许是因为天冷了。”

萧漪澜推开她旁边的窗,清爽的秋风送进一阵馥郁的桂花香,她说道:“再过几个月天气更冷,不如趁现在天气还算暖和出门走走,好不好?”

“出门?殿下是有什么事要我做吗?”

“不是正经事,修平约我过几天去打马球,你也别在屋里闷着了,随我一同去。”

“马球?”孟如韫惊讶,“可是殿下,我不会骑马。”

萧漪澜笑了,“不会当然要学,你非寻常闺秀,难道还能一辈子不骑马?刚好我近日得了一匹性格温驯的红枣矮马,让紫苏教你怎么骑。”

“可是殿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