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时见卿(19)

作者:木秋池 阅读记录

陆明时垂下眼,看不清他眼底的神色,他沉默了半晌,说道:“先去见见那位姑娘吧。”

被软禁在兵部值房的这几个时辰内,孟如韫十分懊悔。

在内城墙上看见呼延将袖中箭对准陆明时的那一刻,孟如韫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陆明时的安危。她不愿眼睁睁看着陆明时出事,所以下意识拿茶壶砸向呼延,想要简单粗暴地破坏他的刺杀计划。

这一切发生的时间很短,她来不及思虑周全,直到陆明时用绑在手腕上的暗器砍断了呼延的袖中箭时,孟如韫才意识到,他似乎对此早有准备。

从内城墙上摔下去之后的孟如韫又想明白了一件事,既然上辈子陆明时活得好好的,说明今日呼延的刺杀根本就不会成功。

而且如果没有她插手的话,陆明时或许还能活捉呼延。

孟如韫望着值房外的天,捂着脸长长叹了一口气,她这是办了件什么蠢事!

孟如韫心想,若这件事只是让自己平白多了几分嫌疑倒还好,怕只怕自己的多此一举会搅乱很多本应发生或本不应发生的事。

那她的罪过可就大了。

正思索间,孟如韫听见有人推门而入,正是陆明时和沈元思。

沈元思穿着一身月白直裰,笑眯眯的,手里摇着一把折扇,像个风流倜傥的公子哥。相比之下的陆明时则显得十分冷峻,他卸了轻甲,里面穿的是藏青色的玄纹云袖罗衣,笔直挺拔,眉眼轮廓锋利,通身气度凛然,让人想起北郡的风雪和长夜。

孟如韫飞快地瞥了他一眼后就低下头,规规矩矩地行礼,陆明时对她还算客气,指着下位的椅子让她坐下说话。

“你不必害怕,我只是了解一些今日在内城楼上的情况。”

陆明时打量着垂眼望地的孟如韫,觉得她的容貌似有几分熟悉,又一时想不起来是与谁相似。

于是陆明时问道:“姑娘可曾去过北郡?”

孟如韫摇摇头,“不曾。”

“可今日听闻《塞上曲》,陆某觉得,非亲历北郡之人,写不出如此贴合北郡风物的词作,”陆明时慢条斯理道,“刃山拒北漠,熔金入乌城……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拒马关,也能入姑娘的眼。”

孟如韫一噎。

她的确从未去过北郡,上辈子没有,这辈子更没有。她对北郡的所有了解都来自父亲生前的书稿,以及陆明时书房里堆满了三个檀木书架的书籍和舆图。

上辈子长公主登基后,陆明时虽没有回到北郡,但始终重视北郡的治理。孟如韫悄悄跟在他身边的那几年,亲眼见他重振北郡边防军,休整乐央郡,并在此地重现拒马关的辉煌战绩。

孟如韫猜测此地对陆明时而言意义非凡,因此她为《塞上曲》作词的时候讨了个巧,特地提起拒马关。

没想到眼下又把自己栽进去了。

真是蠢到家了,孟如韫心里暗暗骂了自己一句。

见她沉默,陆明时很有耐心地追问了一句:“对此,姑娘作何解释?”

孟如韫抿了抿嘴唇,谨慎地解释道:“民女的确从未去过北郡,陆大人不信,可以派人去查。至于所作诗词,不过是我此前读过一本北郡游记,有心投其所好罢了。”

“投其所好,”陆明时似颇有兴趣地重复了一遍,“投谁所好?所好为何物?”

“大人!”孟如韫提高了声音,双颊微红,黑白分明的桃花眼欲言又止地看着陆明时,“民女尚未出阁,您给民女……留些体面吧。”

这话说得暧昧,就差当面说出“我心悦君”这四个字了。

沈元思在一旁捂着嘴嘿嘿直笑,陆明时瞪了他一眼,颇有些头疼地按了按脑袋。

他在北郡铁腕三年,审过狡诈的戎羌细作,也审过嘴硬的武官,论起讯问的手段,软的硬的他都有几把刷子。可面对这样一个娇柔美丽的少女,陆明时觉得有些拿捏不准分寸。

他想起刚刚赵宝儿跪在他面前信誓旦旦地说此女只是仰慕于他。一时间,陆明时心里有些动摇,难道她真的只是……

孟如韫暗暗觑着陆明时逐渐柔和的神色,猜他心里也没有十足把握觉得自己是个戎羌细作,于是趁热打铁,将她今日如何发现呼延的袖中箭、又如何阻止他行刺的过程一一道来。

她垂着眼,目光却无闪烁躲避之状,言辞也经得起推敲,没有自相矛盾之处。陆明时听完,心里的一点怀疑也渐渐打消。

“既然如此,姑娘可以回——”

陆明时话音未落,一抬眼见兵部左侍郎刘濯甩着袖子风风火火走进来,不动声色地皱了皱眉头。

他俘虏名册抄录完了吗?跑这儿来做什么?

沈元思先起身,拱了拱手,问道:“刘大人可是来找子夙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