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时见卿(23)

作者:木秋池 阅读记录

“啊?太医?那……那……”青鸽再无知也明白太医不是一般人请得动的,顿时有些垂头丧气,“怪不得他医术那么好,蒙着眼睛都会扎针。”

赵宝儿道:“那当然,给王公贵族家的女眷看病,最忌讳冲撞贵人。别看许太医年纪不大,这闭眼号脉针灸的本事,可是一等一的,你让他睁着眼,他反而无所适从了。若非我与他有些私交,今日又恰逢他休沐,还真请不来他。青衿啊,也算是个有福之人。”

“多谢宝儿姐姐救命大恩!”青鸽“扑通”一声跪在赵宝儿面前,赵宝儿还没反应过来,她已经哐哐磕了三个响头,赵宝儿忙弯下腰扶她,“快起来,干什么呀,这是要我折寿呀!”

她只是想显摆一下,没想到青鸽这么较真,把赵宝儿逗乐了。

第8章 分歧

第一回 针灸药浴过后,孟如韫一口气在床上躺了三天,才从浑浑噩噩的病症里清醒过来。她让青鸽打来热水洗了个澡,又喝了碗瘦肉粥,吃了两个包子,这才觉得浑身有了力气,被暮春的风一吹,舒服极了。

程鹤年来找她时,孟如韫正在院子里晒书,她穿了一件天青色的曲裾,宽袖用丝带扎起,袖口的兰花随着她翻动的手腕若隐若现。她长发披在肩上,只用一根绿丝带松松束着,低头翻书的时候,发带被风吹到脸上,如桃李花枝中探出一抹叶绿。

只这么远远看着,程鹤年便已觉心中怦然一动。

他早知孟如韫生得美,是涤尽弱水、如芙蓉出的美。她的好颜色无须任何胭脂螺黛的映衬,越是天然越是出尘。

程鹤年生于临京长于临京,程家世代书香,门第显赫,家中的粗使丫鬟也有几分颜色。可他在美人堆里混迹了十几年,环肥燕瘦也都看腻了,没想到初见孟如韫时,便惊艳得险些失态。

他们初见是在鹿云观里。

去年腊月,程鹤年与几个友人上山求签,他不信鬼神,但毕竟来年要考会试,总想图个吉利。鹿云观里的景色不错,他们求到了上签后,也起了游玩的兴致,便一路沿着小径到了道观深处,误入一处梅林。

鹿云观里梅花开得极美,无人修剪,野态横生,恣意秾艳。程鹤年一行人随手折了几枝,转身就被一姑娘拦下。

当时孟如韫看上去十分生气,披着厚厚的袄子,一手攥着铁锹,质问他们为何要偷折梅花。她的穿着打扮像个刚下地归来的农妇,可容貌气质却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阒静无人的道观深处,仿佛是一株红梅化了人形,明丽出尘。

程鹤年忙向她道歉,说不知梅花有主,是无心之过。同行友人贺照之见色起意,读书人又含蓄内敛,不好意思明说,只温文尔雅地赔礼,说愿作诗相赠,以换梅花。

贺照之的诗颇有令名,以诗换花,传出去也是雅事一件。孟如韫听说他们是来年应试的举子,还会作诗,颇有兴趣,邀他们到寒庐小坐,取来笔墨纸砚,又支起炉子给他们烧苦丁茶喝。扆崋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贺照之便作成了一首五言绝句,表面言梅花,暗中喻美人。孟如韫读完后只一笑,观摩片刻,提笔对贺照之的诗作进行修改,每句仅改了一个字,便使得整首诗气质大变,由浓艳精巧变为浑然天成之妙。

“公子的诗可言牡丹芍药之盛,不可言野山清梅之姿。不如携作下山换牡丹,莫来糟蹋我这不值钱的野梅了。”

孟如韫言笑晏晏,说出的话却极不客气,贺照之将她改动后的诗作读了两边后,自觉先前用词轻浮,在风韵上落了下乘,羞得面红耳赤,匆匆作揖赔礼,退到寒庐院门边,不好意思再说话了。

程鹤年也随手写了一首,见贺照之被奚落,攥着词作的手竟然有几分紧张,仿佛一时回到了在学堂挨夫子教训的时候。可她一个小姑娘,又不会抽戒尺出来打手心,顶多讽刺几句,有何可怕的呢?程鹤年心里笑自己拘谨,将诗作递给孟如韫评鉴。

孟如韫读了一遍后,又读了一遍,放下诗作,呵了呵快要冻僵的手,笑着说道:“公子宜兰,不宜梅。”

程鹤年觉得有趣,问她:“同是四君子,兰者如何?梅者如何?”

孟如韫想了想,说道:“兰花贵,梅花韧。兰花适宜娇养,要好水好土,四季恒温,才能养的好看。梅花则不然,长在山野,虽可生于庭院,可是欹之、疏之、曲之,以病梅、瘦梅为风尚,反倒会失了梅之风韵。我说公子宜兰不宜梅,非意在讥讽,而是公子清贵无双,当配名品,山中野梅实不相衬。”

她这番话说得漂亮,可程鹤年听在心里并不怎么舒坦,把玩着手里适才折下的梅枝,“所以姑娘也不愿以梅相赠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