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时见卿(55)

作者:木秋池 阅读记录

“此事只是我猜测,尚需取证,倘若是真的……”陆明时冷声道,“此人早晚变成北戎羌的刀,不可久留。”

沈元思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事关戎羌,你说太子知不知道这事儿?”

陆明时摇头,“我不知,也不敢乱猜。”

沈元思又叹了口气。

“两年前供给北郡的兵器,用了某种工艺使其变得轻省,但从府册的记载上看不出什么变化,供给北郡的兵械数量并没有增多,节省下来的铁,应该也是进了徐断等人的口袋。”陆明时从身后的博古架上拿下一个盒子,里面装了一小块石头和一封皱皱巴巴的信,他将信拿给沈元思看,沈元思看完后,拧眉更深,仔细端详起盒子里的小石头。

“此信是钦州白石矿虞头的儿子带到临京来的,那孩子还随身带了一小块白石,据他信中说,此石磨成粉可与铁融合锻造到一起,名‘石合铁’,模样与铁几乎一样,只轻重、硬度上有所差别,以此‘石合铁’作器物,可省一半铁料。”陆明时说。

沈元思看着那灰扑扑的白石,“你是说两年前运往北郡的那批次品兵器,就是用这种石合铁做的?”

“十有八九,找个时间,咱们去铁匠铺试一试就知道了。”

试出来的结果果然如那白石矿虞头信中所言,那一小块白石可与等量铁料掺融在一起,冷却后的成品与纯铁所做殊无二致,敲击有清脆金属声。

眼下他们已基本确定次品兵器的来龙去脉,深挖下去,甚至牵扯到私贩精铁给戎羌此等叛国大罪。

接下来陆明时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此事捅给都察院,以何种方式、追究到何种程度才能让都察院既不慑于东宫的威权,又能惩办徐断和刘濯。

此事难办。

人心幽微,个中门道本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何况陆明时既官小位低,也无授职。

正在陆明时为此斟酌不定之时,收到了一封奇怪的请柬。

请柬以洒金纸为面,飞花楷外敛内舒,书法造诣颇深。请柬上没有留姓名,只说某日某时邀他宝津楼一叙,唯有这纸和字彰显着邀请人身份之不俗。

陆明时捏着请柬把玩了一会儿,决定去会一面。

七月初一,临京大雨,天色早早暗下来,宝津楼所在的浥尘坊也不如往日热闹,歌楼酒肆里人影稀疏。陆明时坐马车前去,入堂后将请柬交给了一位紫衣姑娘,正是紫苏。紫苏看了眼请柬,对陆明时一拜,“有位客官等候您多时了,这边请。”

陆明时随她登上三楼雅间,为他推开门,陆明时独自进去,绕过屏风,见一年轻清瘦的男子临窗而坐,听见声响,波澜不惊地望过来。

“陆安抚使,请。”

陆明时绕到他对面盘膝而坐,没有动那人为他倒好的茶。

“今日邀陆安抚使一叙,是为钦州石合铁之案。”

陆明时心里微动,面上不显,问道:“阁下是徐断的人,还是别的什么人?”

对面男子微微一笑,和若春风,“我是能帮你的人。”

“帮我?你知我欲如何?”

“那陆大人欲如何呢?”

陆明时默默思忖了一会儿,“阁下就是长公主府中的霍少君吧。”

“陆安抚使聪敏过人,”坐在对面的霍弋击掌而笑,“看来陆大人也非如传言那般独善其身,无意朝政。这样也好,你我谈事会轻松许多。”

陆明时不为所动,问道:“此事与长公主何干?”

霍弋道:“长公主为国之长公主,朝有硕鼠,安能视而不见?”

陆明时一笑,眼底似有嘲讽。

“以陆安抚使的才智,想必已经弄明白了石合铁背后的生意。徐断、刘濯与东宫勾结,贪墨钦州供给北郡的铁料,贪得无厌,又以白石掺入铁中,拿次品兵器供给北郡,将昧下的铁料以高价卖给北戎羌,里外通吃。”霍弋端起茶盏饮了一口润润嗓子,又接着说道:“但陆大人只是心里明白,手里没有足够的证据,又不知该向谁揭发才能不被东宫一手遮天压下,是吗?”

陆明时心中愈沉,“是。”

“我可以给你提供证据,徐断在钦州开采白石的矿场位置,刘濯令惠阳县兵械锻造坊锻造次品兵器的亲笔信,以及他们与东宫、与北戎羌忠义王分账的账本。这些,可解陆大人之忧吗?”

陆明时冷声道:“足够了。”

霍弋不疾不徐地说道:“那么,请陆大人在七月十五筑坛祭天的仪式上,当众向陛下告发此事。届时会有耿介之臣请求彻查,长公主府也会在暗中支持和保护大人。”

筑坛祭天是始于仁帝年间的一种仪式。周仁帝二十三年,永冠将军陆持中率三万铁朔军大挫戎羌十万王军,骑马斩杀戎羌王,逼得戎羌退离大周国境外七百里,其王后携七岁小世子向大周递降书,承诺二十年内绝不靠近大周边境。那是有史以来大周对抗戎羌最大的一场胜利,陆持中率军归朝后,仁帝与当时的明德皇后举行筑坛祭天大典,免一年赋税,并大赦流刑以上囚犯,临京城内昼夜不息地欢庆了三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