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番外(41)

“仙翁抱朴子。”

“施兄果然博闻强识。”

抱朴子便是东晋葛洪,据说葛洪是句容人,曾在此修炼得道,茅山的壮大似乎也与葛洪有关联,金山寺的和尚降妖,茅山的道士捉鬼,住在镇江府城内,幸福感着实满满。

施允似乎挺喜欢吃葡萄,柳贺请他吃他也不客气,甚至直接坐到柳贺旁边,看他研究文章。

这篇文章是前几日丁显布置下来的作业,诸生各交一篇,柳贺的弱项依旧在收尾上,他对比施允和自己的文章,只觉对方之文到后股束股时气势愈显磅礴,仿如滔滔不绝一般,而自己的文章则有些虎头蛇尾,破题最佳,也算言之有物,可用来支撑破题的内容却显得单薄。

“施兄作文时是如何想的?”柳贺忍不住问。

“要一鼓作气,不可束手束脚。”施允接过柳贺文章,先看破题,如今族学众人都知晓柳贺破题厉害,文章结构也并不松散,只是他作文时思虑太多,处处都要,便反而有些拘于形式了。

施允给柳贺点出了几个毛病,都是一语中的。

“施兄的意思是,我该学唐宋文章?”

“这个得看你自己的长处。”施允道,“柳兄可拿出那日舌战葛长理的气势。”

柳贺:“……”

好吧。

其实丁显也和他提过,让他下笔时不妨狠一些,笔锋激烈一些,再慢慢转向柔和,这样操作起来更容易,若是一开始气势便不足,文风再想转反倒难了。

柳贺便遵照施允所说练起了文章。

那本乡贤录字数不多,再稍加把劲就能抄完,书肆那边掌柜也不着急,柳贺可以缓几日再交。

眼下趁着施允在,柳贺便将那篇文章重写了一遍。

“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一句出自《易》,是说君子为人要宽宏大度,做事要讲仁义、行善举。

柳贺先将破题一句写下,再分别从宽和仁两个角度进行议论,前几日写这篇文章时他的状态算不上好,甚至可以说是浮躁,今日有了施允指点,又回家放松了一趟,此刻他虽然没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可也觉得自己整个人像是打开了一般。

不仅是思维上的,也有心态上的。

不再畏首畏尾,不再瞻前顾后,中途柳贺只停顿了数息,后续该如何写他心中已有了把握。

一篇文章四百字,却是柳贺数日以来写得最为顺畅的一次。

文章写完,他就知道必然是比前一版要强的,写起来的手感都大不一样。

“多谢施兄了。”柳贺很真诚地冲施允拱了拱手。

施允却一摆手,示意柳贺,他已将柳贺一碗葡萄全部吃光。

柳贺想,他大概是发现了施允的爱好之一,但以一碗葡萄换文章收尾,柳贺觉得这笔交易还是很划算的。

……

那日之后,柳贺有空便继续研究文章,他也不急着去写新文章,反倒是将以往写过的文章悉数找出,再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有了一次,柳贺就不怕麻烦施允了,之后便常去请教对方写文章的技巧,两人毕竟有过一起看书的交情,时日久了柳贺也算是摸清了施允的性格,对方性格有点故作老成,但实际年龄不过是个初中生罢了。

如此柳贺每日便在修改文章中度过,竹纸写了一张又一张,手指长出了一层老茧。

第22章 上榜

嘉靖四十二年是嘉靖朝后期很平静的一年,这一年中,最大的事件便是戚继光、俞大猷在福建平海卫大破倭军,将兴化府收复。

柳贺在丁氏族学中的生活也十分平静,自初夏至仲秋,他一直在磨练文章,待他觉得文章可以一观了,回头看时,他已写满了整整一箱竹纸。

八月上旬,柳贺将这十日里写的一篇时文交给了先生,之后他便将近几月修改的文章再整体看了一遍,修改前的版本柳贺也没有丢,而是对比着看,就像研析错题一般,他从中总能学到一些什么。

这一日下午,柳贺正在读季本的《四书私存》,这是他从书肆上租来的书,上一回柳贺抄的乡贤录掌柜很满意,之后又找他赁书,柳贺钱收得少了一些,换来这本《四书私存》。

这本书的作者是季本,他是正德十二年进士,也是王守仁的弟子之一,《四书私存》三十七卷,价钱着实不菲,柳贺抄书好不容易存了些钱,实在不忍全部花光,借着掌柜的信任,他把书借到书院里来读。

大明朝的官员们大多是科举出身,即便任了官也不忘写文章,加上罢归是常态,在家闲着的时候往往就是写文章编书。

柳贺又爱看书,尤其当他把四书当成一门专门的学问来研究之后,看起这些枯燥的书来更是有滋有味。

远上天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