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番外(486)

他心中不由道,虽有太后从中作梗,可天子如此举棋不定,倒令人心中失望。

为何?

其一,张居正是那般能退让的官员吗?经历过夺情一事,京中谁人不知,若张居正想久据首辅之位,几乎无人可阻拦。

此时张居正决定归政,细节虽无人知晓,可官员们都猜,必有柳贺在其中劝说。

朝廷官员中,能够劝动张居正的,也不过那一二人罢了。

其二,若非《育言报》一事令文官们团结一致,太后又岂会那么轻易地放权给天子?

柳贺的功劳也无需细说。

可以说,天子已从柳贺手中收了不少好处,但轮到他回报的时候,他却十分吝啬,何况柳贺不是旁人,天子仍在东宫时,他便是天子的讲官,彼此间情谊可谓十分深重。

柳贺为官可谓兢兢业业,为人又深得信重,在民间,在官场都颇有声望。

若天子因柳太后之故断绝了柳贺的入阁之路,黄凤翔也会觉得十分失望。

柳贺道:“难得有清闲的时候,咱们品茗即可,不谈朝事。”

“也是,是我失态了。”黄凤翔目露歉意,“我为官虽比泽远早上三年,论稳重却多有不如。”

他真佩服柳贺到如今还坐得住,入阁是何等要事?殷士儋都对高拱报以老拳了,就是因为高拱千方百计阻止他入阁。

“鸣周兄,我是觉得无论,入不入阁,只要我对百姓有一颗慈悲之心,在何处不是为国办事?”柳贺道,“况且……我也不愿令陛下为难。”

黄凤翔觉得,柳贺的品德果然是被对比出来的。

他来此处,只是想安慰安慰柳贺,顺便为柳贺出出主意,可据他所观,柳贺似乎不需要劝慰。

他于为官之事看得很透彻,因而才能够淡定沉稳。

或许柳贺能办成事也有这个缘故在。

……

事实上,此次关于柳贺与李太后的传闻远不如上一回奏效,毕竟张居正眼看着就要归政了,此时得罪天子殊为不智,文官们也不愿为柳贺一人出头。

柳贺也提早嘱咐过翰林院中的几位好友,叫他们不必为自己发声,张居正那边,在张居正上疏称要归政给天子后,守在张府门前的官员便少了许多。

柳贺上门时,他第一次意识到,张府竟也有如此冷清的时候。

张居正第一回 上疏时,官员们不知他心意,便到他门上劝诫,所说之语与天子所说颇为相近,无非就是江山离不开他云云,到张居正上了二三四五道疏后,官员们终于意识到,为大明江山操劳十年的权相张太岳去意已决。

张居正要归政,张府管家游七自也没有了过去的风光,以往柳贺来张府时,游七言语客气,可行动间总有和柳贺平起平坐的意思在。

他清楚张居正归政有柳贺的手笔在,心中自然暗暗恨着柳贺,可张居正致仕已是板上钉钉之事,柳贺入阁虽然也悬,但他毕竟是张居正亲信门生中声望最高的一位。

张学颜与曾省吾、王篆等人皆赖张居正而起,柳贺虽说是张居正的门生,政声却比这二人要好上许多,即便这一回不能入阁,未来如何却也说不准。

游七仍未放弃想给柳贺当管家的念头。

不过他暂时不敢和柳贺说,只想等张居正回乡时再提,张居正若致仕,必然是要返回江陵老家的,他游七在京中见识了许多风光,与部堂、侍郎称兄道弟,想着江陵清苦,他必然是不愿和张居正一道回老家的。

张居正书房内仍是茶香袅袅。

张居正既决心归政,自上第一道疏后,他便没有再回内阁办事,若有朝官书吏如以往般将政事送至张府,张居正也一概退回,归政之心十分明显。

可天子的赏赐却如流水一般进入张府,不仅如此,去年腊八起,天子日日派内侍对张居正嘘寒问暖,或下旨称他对政事仍有不足,需张居正相扶云云。

柳贺在心中默默感叹,天子之心,路人皆知。

但不管天子如何劝说,张居正始终意志坚定。

张居正比柳贺上回见他又瘦了一些,以往有蟒袍遮挡,他一品大员的气魄又令人不敢直视,故而若非柳贺这般亲近他的官员,常人也难看出他身体的异常。

今日穿着常服,张居正面色看上去也不够红润。

“京中传言你可有听闻?”

柳贺皱眉道:“恩师,已至今日了,您实不该为弟子之事操劳。”

张居正已上了数道疏,却仍挡不住京中对他归政一事的疑心,若是他再借势推柳贺入阁,恐怕天子与百官都以为他不愿走。

“我并非为你。”张居正道,“只是我若归政,朝中还需有一能担当之人。”

远上天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