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生活日志(245)

京城居大不易,在老房子生活多年的他们是深有体会的——搬进有水井有院子、甚至还能躺在院里晒太阳的宅子之后,大家才意识到生活可以有多么美好。

而秦举人即便舍得把一半的俸禄拿去租房子,恐怕也只能找他们家当年那种屋子,他还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总要安顿在近处方便照应,可不敢住到外城去。

索性自家还能挪出两间空屋子让秦举人安置,往后吃住也和他们一大家子,自家省下一些银钱,秦举人也免去洗衣做饭等杂事的困扰,可以安心教学并为他自己往后的会试做准备,也算是双赢了。

秦举人果然感受到了沈家人的诚意。他也曾赶考进京,知道这边的行情,亲自看过沈家的宅子后,便带着一双儿女住进来了。

他为人也确实如秦叔叔说的那般,品格高尚,此后便踏踏实实带着儿子和新收的学生做学问,对于二人不偏不倚、倾囊相授。

而大名为沈君殊的沈三弟同学,也很快和他的师弟秦与泽玩到一块,难得来一个同龄还不用自己喊哥、反而要规规矩矩喊自己师兄的小伙伴,小家伙可得意了,很是积极的尽着地主之谊,在不用念书的时候带小师弟走遍大街小巷,使其渐渐淡忘了过去,顺利融入这个繁华热闹的汴京城。

至于女儿锦娘,秦举人则是在考察过沈家人品家风的一个月后,才郑重将其托付给沈徐氏教养。

锦娘比弟弟大点,但也还是个六七岁的小娘子,正是需要女性长辈细心教导的时候,沈徐氏无疑是最合适的对象。观她照顾丈夫孩子、操持家务十分贤良淑德,身边刚好还有个兼任女管家的李娘子,据闻以前教过沈徐氏母子读书认字,如今闲暇时也可请其教小女认字看账本。

秦举人是那种传统的读书人,虽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板思想,但对女儿的学问也不甚看重,更希望她能学习料理家务、迎来送往,才学嘛,能认的字、看得懂账本就差不多了,因此沈徐氏和李娘子二人的本事,教导锦娘刚刚好。

沈徐氏大感荣幸接下了秦举人的嘱托,她本人也很喜欢锦娘这个文静乖巧的小娘子,此后出门做客也带着,在家绣花也带着,在教养闺女方面没用武之地的遗憾,刚好被小锦娘填满了。

如此一来二去,秦家父女三人在沈家也就住得越发安稳自在了。

有了秦举人这位“家庭教师”,大弟二弟放假回家休息也没有那么轻松了,秦老师总是热心肠的帮他们考校功课,一来二去也跟林举人相熟起来。

两人都算出身寒门、耕读传家,比起官宦子弟的秦郁松,也更有共同语言,兼之林举人也认为秦举人学问在自己之上,在其独子林辰松准备考举人的关键时刻,免不了请秦举人多多指点。

为了方便听秦老师补课,林公子还在沈丽姝家小住过两月,总算让沈家旺和沈徐氏逮着机会还人情了。

不过那是后话了。

秦举人一家在沈家住得自在,外放的秦叔叔也总算安顿得差不得,差人送回京的信和土仪少不得有他们家两份,两边算是恢复了联系,来往信件不断,一时间气氛更是热烈融洽。

+

而随着秦叔叔的外放,齐叔叔也迎来了他哥高升的好消息。

这回齐大人目标更远大,换了个较偏远贫穷的州府准备好好做政绩,同时还不忘托关系给幼弟谋到个主簿的好差事。

主簿虽然也是微末小官,但跟孔目押司之流有本质区别,那就是主簿是官,在它之下都是小吏。

官吏之间是如何的天差地别,沈丽姝这些家属的感受再深刻不过了。

京城六部的主簿已经是不入流,在州府县衙里头就更是无足轻重,却也因此有了可操作性,县令县丞这些官职需朝廷任命,举人以下根本没有争取的机会,但主簿可以,只要疏通了关系,顶着个读书人的名头,哪怕身上全无功名照样可以胜任,并且手续合理合法。

这里头的潜规则中央未必不知,但没人在意,因为主簿名义上也是官,有了晋升渠道,但人人都知道,想要在这个位置往上爬,重新捡起书本参加科举搞不好还快些。

主簿这个官基本上就是干到退休的,只能说聊胜于无了。

这也是齐孔目直到他哥升职加薪才有机会的原因。

其实以他家的财力,想运作这个身份并不难,可齐家在汴京城待得好好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大可不必为了个身份跑偏远州县去。

而这一次,齐大人给他找了个汴京周边的县城,那里算不得多么富裕,可是离家近啊,骑快马一天内便能来回,也不耽误齐叔叔隔三差五回家打理产业、孝敬老母。

这种一举多得的好岗位,当然不止齐家盯上,京城有点钱财的人家都想要,齐大人也是谋划了近三年才落实,齐叔叔于是欢欢喜喜的走马上任了。

而留下来的职位空缺,齐家完全可以用做人情或直接变现的,可齐叔叔却看在两家的交情上,直接举荐沈家旺接任了。

沈爹也就猝不及防跟着升职加薪了,成了新鲜出炉的沈孔目。

不过沈丽姝他们都知道,这一回,老爹真正触碰到他的职业天花板了,距离下次升职遥遥无期。

毕竟他不能像齐叔叔那样拼哥,不知道若干年后能不能指望上好大儿。

第148章

姝娘成年啦。

在沈爹成为沈孔目的第三年, 沈丽姝终于满十六了,在这里算成年,家里给她办了个盛大的及笄礼。

及笄礼这天沈家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相熟的亲戚朋友都来了, 在陈留县上班的齐叔叔也特意请了假回来给她过生日;

调任到广东一带任职的秦叔叔实在回不来,却也提前数月送来了成年礼物, 是一支造型巧夺天工的金步摇。

女子成年意味着可以穿漂亮的衣裙、梳好看的发髻、戴各种各样精美的首饰。热衷于打扮闺女的沈徐氏早就准备起来了, 不记得具体从哪天起,他们姝娘的屋里堆满了各色时兴的绫罗绸缎、珠宝首饰,她是个看到好料子便忍不住手痒的, 虽然隔三差五总有琳琅满目的布帛送来, 数量款式还不少, 可也架不住她手巧加上太有空闲, 每个月都能给闺女做两三身新衣裳。

不过自家到底是穷过来的, 哪怕这些好料子不花钱, 沈徐氏不肯浪费, 知道照自己做新衣裳的速度, 再多三个闺女也穿不过来, 所以她提前把姝娘往后要穿的衣裳也给做了。

这些年,沈徐氏看着他们姝娘风风火火的赚钱搞事业,好容易把团队带出来, 自己稍微有了些闲暇,可她宁愿看书弹琴、吟诗作画,也不肯动一动针线, 沈徐氏到底是接受现实了, 姝娘不爱碰针线就不碰吧, 索性她自己也养得起丫鬟绣娘, 何况还有她这个娘亲帮衬。

于是沈徐氏便趁着自己年轻干得动,多多的给她做衣裳。

而这里头做得最多的,便是及笄以后碧玉年华的少女该穿的衣裳。

毕竟及笄以后就要开始相看起来了,可不得好好打扮。

最开始,沈徐氏是在丈夫的劝说下,接受了姝娘抛头露面可能找不到好人家的设定,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姝娘身边围绕着太多有出息的小伙子,沈徐氏很难不心动。

这是个喜欢表兄妹之间亲上加亲的年代,沈徐氏以前只把侄子外甥们当闺女的好帮手,但随着孩子们长大,也越来越有出息,她的心态渐渐不同起来,开始有了丈母娘看女婿的感觉,尤其是自家的亲外甥徐力徐虎,以及几个姐姐家的孩子,生得或高大或俊秀,自己有本事赚钱养家,还那么听姝娘的话,招为女婿岂不是两全其美?

不过沈徐氏再护短,也得承认姝娘身边最优秀的,并不是自家这些孩子。

这几年,林举人家的公子为了方便向秦举人请教,常来他们家小住,跟姝娘也算是青梅竹马,林公子年轻有为,已在去年考中了举人,这才是沈徐氏心目中的乘龙快婿。

清越流歌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