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83)

作者:桃花白茶 阅读记录

在相处中,贵族子弟自然能发现平民的好处,再有公子凌刻意促进,已经有很多人交了朋友。

这一幕不仅刺激到未入学的人,更刺激很多平民。

等春宴结束,想去下面十城教学的子弟已经陆陆续续出来。

半年,只要半年时间,他们就能去官学旁听!

那些卿士本身,其实也已经心动,纵然只是旁听,但学点好的也行啊。

比在家闲着惹事强。

可把自家子弟送走,不少卿士恍然发现。

从始至终,公子凌都没跟他们接触,甚至没找人劝过。

但纪凌总有办法让他们上钩。

而且上的心甘情愿。

想到这一点,不少人看向小小年纪的纪凌,下意识带了点惧怕?

纪伯一家,哪个有这么多心眼的。

怎么偏偏出个纪凌。

也是正好出个纪凌,这才让纪国飞速发展。

但在纪凌看来,这才哪到哪。

纪国依旧是夹缝中生存的小国,他们纪国在发展,其他国家同样在发展。

领先那么一点点便沾沾自喜,很容易被反超。

好在现在的教育体系已经逐步搭建,依靠纸张廉价跟普及,纪国将会有更多人识字,也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人才在哪都缺啊。

纪国更缺。

看着纪国官学一步步走上正轨,十个城池也派了人教学,相信只要给时间,这些教育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

可以说办教育这件事,是纪凌最上心的一件事。

记得后世有本书里说过,华夏文明跟其他文明有一点很不一样。

其他文明基本都不会让下层平民识字,因为识字越多越不好管。

而华夏文明不同,他们的统治者会让百姓们尽可能多开民智,从而有生生不息的人才出现。

不管统治者是真的为百姓好,还是想以百姓来平衡世家,结果反正是好的。

也说明他们从不认为百姓是愚昧的,不可教的。

纪凌从后世而来,自然知道百姓的力量有多强大,只有广纳人才,才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当然了,好老师也同样重要,用白纸拐来的仪先生跟公子卢,实在帮了他大忙。

否则纪国官学根本没那么吸引人。

仪先生算了算时间,从去年九月份到纪国,现在已经次年的三月。

这时间加起来,比他周游列国的时间都长!

其他各国也没想到,之前仪先生因为买白纸,所以跳过纪国,可兜兜转转,竟然直接在纪国待这么久。

而且人家的官学刚刚建好,明显一时半会不能离开。

不说旁的,就以仪先生对学问的态度,在纪国官学没运行顺畅时候,他都不会走。

毕竟他走了,这不就前功尽弃了?

仪先生这么想,可公子卢却另有看法。

来纪国这一趟,对他来说感受颇深,特别是纪凌对平民的态度,以及他接触平民之后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活力,像是给公子卢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公子卢感觉,留在纪国,或许能学到更多。

他们两个算是在纪国安心待下去,卢国国君差点没指着使臣骂。

让你去说和人家别打仗,你呢?还把名士给落下了是吧?

他第九个儿子也留在纪国,这是要干嘛?

儿子就算了,反正他儿子多,可名士不多啊。

仪先生简直是卢国招牌之一,不把他带回来,自己心里不安稳。

使臣赶紧拿出白纸订单,让国君再看两眼。

看在订单的份上,就算了?

卢国国君到底不是蠢人,他自然知道这也是卖纪国的面子,可一想到自己家的名士去给人家培养人才,这心里怎么那么奇怪?

不过想到纪国的潜力,再有使臣提起纪国储君纪胜还未婚配,卢国国君似乎有了想法。

“去,把上卿请过来,还有国君夫人也请过来。”

“寡人有多少个女儿来着。”

卢国国君这么想,庆国那边也一样。

纪国虽然不大,实力也远不如他们,但那几样东西确实厉害。

是个值得投资的对象。

至于附近的昌国,祁国,郑国,其实同样有想法。

可前段时间才打了仗,不好立刻说婚配的事。

这就让卢,庆两国找到机会。

说起来纪胜如今二十二的年纪,算是大龄青年。

以前国君跟萱夫人不是没动过心思,只是先在打仗,和平之后纪国又在发展。

再有身为储君婚配应该跟各诸侯国联姻,这才合适。

但那会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纪国在人家眼里都要亡国了,谁会把女儿嫁过来。

便是女儿最多的卢国国君,都认为这不值得投资。

当然,现在纪国虽然还是很小,实力还在诸侯国最末,但毕竟打赢旁边三个大国,自身还有上好技术在手,自然而然入了大家的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