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92)

作者:桃花白茶 阅读记录

毕竟锦涌还不会纪国话,送进去学学。

这也不算走后门,毕竟以他俩的能力,考核肯定能过。

估计等纪凌做出肥皂之后,他俩差不多能重新上岗了。

白纸铺子这边也不用担心,樊璇自然全部安排好。

现在白纸的销量基本已经稳定,根本不用担心这些。

倒是旁边锦族铺子显得火热起来。

而且锦族的布料用的都是麻,价格没有那样昂贵,大部分人家攒攒钱都买得起这样结实耐穿的衣物。

就连锦族人都不敢相信,他们部落衣服会这么受欢迎,好像所有人都很喜欢?

那些挑剔的贵族都来买印染的布料,还夸他们做的花纹好看。

所有人的感觉就是,来纪国,来对了!

看着他们用手艺换来的食物跟生活用品,好像再也不用担心随时被野兽袭击,更不用担心天灾没有粮食吃。

连住的地方都好了很多。

不仅在都城人的锦族人这样想,被分到各地的锦族人看着官员给的田地,又告诉他们怎么领农具,怎么换种子,还教他们怎么使用耕牛。

一切的一切,都让大家开始新的生活。

不少当地人知道他们锦族人大多都会织布的时候,更是找他们来帮忙,以此来赚外快。

半个月的时间,纪国人都知道,锦族是最会织布染布的,到哪都很受欢迎。

几乎家家户户都被安置得很妥当。

就算不会织布的,也能认认真真种田,期待来年有个好收成。

这样的生活,让后来的锦族人更加有信心。

从六七月开始,到八月秋收结束,纪国人口竟然过了七十五万。

这里不仅有外来野人投奔,更有新生儿数量大大增加。

各家各户生活安稳,粮食够吃,自然生的多了,孩子的存活率也提升不少。

感觉纪国人口破百万,只是时间问题?

纪凌则在继续研究肥皂,这东西做起来也确实简单。

皂角浸泡,洗干净,再晾晒好,一层层地码在大缸里,跟做咸菜差不多,里面不能留有空隙。

过段时间后,把皂角切好捣成浆糊一样,属于皂角的香味便会出现,再跟其他香料,少量油脂结合,做成不同类型的肥皂。

还有一种做肥皂的方式,那就是用各种油脂。

但这年头大量用油脂也太过奢侈,没有发展好畜牧业之前,还是用这种天然皂角更为合理。

这种“高端”肥皂倒是可以先做一些,只给少量人提供。

至于价钱嘛。

纪凌嘿嘿一笑,感觉要发财了!发大财!

堂哥公子钦过来的时候,就见凌弟对着两缸码好的皂角嘿嘿直笑,不知道还以为看的是金子呢。

公子钦过来,肯定是有事要说。

之前移植过来的四十九棵皂荚树,现在存活三十六棵,已经是努力的结果。

这三十六棵已经完全扎根,虽然今年会减产一点,可活了就行。

所以重点则要把种子育苗。

公子钦虽然有些把握,但还是想跟凌弟一起。

在他眼里,凌弟种田天赋比他厉害多了。

纪凌这边的肥皂已经处理的差不多,只要等十天左右拿出来就好,所以堂哥一来喊,他肯定过去。

公子钦道:“这几日就要带土栽植了,你一定要来看看。”

就是那些皂荚种子已经长出苗苗,在苗圃里长得不错,约莫有两千株。

这几天要带着土栽种到划分好的皂荚园里。

纪凌看着屋子里翠绿翠绿的小苗苗,就知道这是堂哥花了大心思的。

这些种苗栽种的极好,叶子舒展,根部茁壮,肯定能长好。

纪凌跟着,又修剪了些杂枝,以后再慢慢培育,那样皂荚树的产量就会越来越高。

一个秋天,纪凌不是在田地忙,就是在肥皂厂看肥皂进度。

纪国其他地方,秋收,耕种,加上继续修水渠,同样埋头发展。

但不是世上所有国家,都像纪国这样安稳。

纪国旁边的昌国,祁国还好,一个继续发展手工业,一个精进农业,听说农田的改革参考了纪国的税收制度。

郑国就有点事了。

郑伯跟上卿郑锡的矛盾越来越深,连嫁到纪国的郑姬都听闻此事,写信回家询问情况。

这位郑姬就是纪胜的夫人,今年十八,是郑伯的三女儿,平日跟着郑国来的两个表妹一起在宫室待着。

好像是郑国森严,女子不好随意出宫门。

还是萱夫人带着她们三人出门走走,这几个月才敢出宫门散心。

只是给了这个优待,她们三人便十分开心,对大哥,还有父亲母亲,甚至纪凌这个小叔子都很好。

不过郑姬并未打听到具体的消息,只说上卿郑锡跟郑伯还有争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