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来的郎君炊食又兴家+番外(79)

作者:西瓜珍宝珠 阅读记录

吴缸听得心惊,默了半晌才道:“是,我晓得了。还有件事儿。”

听他的口气有些凝重,陈舍微道:“怎么?”

“那几天闹腾,我没怎么去看烤烟房,昨个一去,门锁好像是被撬过,都松了。”

陈舍微无奈一笑,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抓贼的。没事,开春的烟叶还是用烟籽育出来再移栽,学个烤烟房去,也弄不出同咱们一样好的烟叶。”

见他不怪罪,吴缸松口气,看向那朱柱上斑驳的几处,道:“六少,天冷了,我配了漆给您刷吧。亮堂些瞧着暖人,也好过冬啊。”

倚着朱柱的阿巧手中小刀一顿,柿皮继续旋转而下,刀刮皮肉,发出细碎的‘沙沙’声。

“你还是个漆匠啊?”陈舍微转脸瞧了眼,是该补补。

“不算,跟我爹学了些皮毛,我爹原来跟我一样,是家里老三,爷爷喜欢大伯二伯,奶奶又喜欢小叔,本来家里没田给他种,叫他出去学手艺了。”

吴缸这人,混熟了也挺能聊。

“在老漆匠身边当了三年的学徒,刚出师一年开始挣银子的时候,二伯去山里碰上狼,没活下来,爷奶才打算喊他回来,把二伯那份田分给我爹。”

“我爹自己头回忤逆爷奶的意思,藏了工钱没交,等着分家彻底落了契后,才又买了田,叫爷奶打骂了一通。”

这事儿吴燕子都不知道,心里一阵阵酸,心疼她爹。

吴缸叹了口气,道:“前些日子闹起来的时候,叔伯还拿这个说事儿呢,说爷奶是叫我爹气死的,这话一说,我晓得我爹心里这道坎就迈不过去了。”

戳到吴老爷子心病上了,三家人是一定会散。

听着吴缸有力的脚步声渐行渐远,阿巧站起身,道:“少爷,柿子都削好了。”

陈绛也从屋里出来,乍暖骤寒容易伤风。

谈栩然领着她站在门边适应院里的冷风,正低头给她抿扣。

听到烤烟房可能被人撬了,陈舍微心里也恼,可瞧见这景象,又觉得心里一暖,什么烦心事儿他有劲儿去面对。

家里的粮仓总算有了些用处,陈舍微算了算,还可以适当卖一些,王吉也问过他,不过谈栩然叫陈舍微等等。

陈舍微初有些不明白,叫她一双如冰似玉的透亮眸子一瞧,猛然想到了。

今冬收成这样不好,镇上铁定要放粮赈灾,陈家是大户,少不得要出血,尤其是族里话事人是三房,倒那时不知又要如何,留些余粮做应对。

不过谈栩然又说,可以少少卖些,叫王吉帮着走个过场,日后装穷也有话说。

王吉听了就在边上笑,道:“还是六少夫人精明。”

作者有话说:

这个月攒一攒,看看下个月能不能偶尔双更一把,偶尔哈!

第53章 秋晒和金桂莲子

闽地也就这秋日里能得几日的爽朗, 不论是村里乡下忙着晒谷晒豆,还是镇上城里晒书晾肉, 院里道坦上热热闹闹, 挨挨挤挤,称之为秋晒。

陈舍微院里自然也如此,朱柿黄豆, 红椒金瓜,紫茄绿菜, 笋鲞鱼干, 竹篾上铺着的, 切成圈片串起来晾的,扒拉开叶茎甩在竿上晒的,充盈的叫人瞧着就心里踏实。

园子里的枣树结了挺多果, 再不敲下来,就要被小鸟吃光了。

铺在竹篾里晒了几日, 皮子皱软下来, 由青渐渐转红, 更招小鸟垂涎了。

经陈绛手的柿饼串子老长了,垂下来跟门帘似的, 其他人穿得就有数多了, 四五个一溜。

为了不碍着人走路,长串的只能挂两边,配上中间那几串短的, 像小女孩脑门上的头帘和鬓角的留发。

风吹而动,滑稽又美好。

底下几个够得到的, 就由陈绛每日净了手来捏, 高处就得吴燕子搬了凳子, 或是拿了杈子取下来再一个个细细捏过。

那样贫瘠馋饿的冬,陈舍微再不会叫一家子跟着他再过一回。

除了他自家种的,吴缸这汉子真是说到做到,隔三差五的就来送些山货。

一小篓的野榛子,山木耳,甚至还有一捧用绒布垫了,小心翼翼捧出来的山莓,一粒粒鲜艳欲滴,看得那群棕褐绒羽的偷枣贼跃跃欲试,奈何院里都是人,不敢飞下来抢。

阿巧洗了洗,换了个小碗盏递给陈绛。“这时候哪来的山莓?”

发现是阿巧开口,吴缸莫名局促了起来,道:“高处还有,也就这一丛。”

陈绛吃得挺高兴,秋日果子甜的温厚,没有山莓这样爽朗的滋味,且还一股奶滋味呢。

“别都吃了,留几个大的,阿爹试试看能不能种出来。”陈舍微说着,手里还挺忙,一阵阵的捣着晒干的凤仙花瓣,还不忘叮嘱吴缸,“险地不要去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