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娇美人海岛养萌娃(4)

作者:七月阿梨 阅读记录

况且这阵子,她私下看着,老陆家一家人也没有书里描写那么极品。

在书里,陆家当家老太赵春花就是个横行霸道的彪悍极品,仗着自家老头子打小鬼子那会儿负过伤,自家老二又是军官,那小老太在村里上蹿下跳,有便宜跑的比谁都快,谁要是敢给她委屈受,赵春花同志能搬张小板凳坐他家门口骂一天,都不带换气儿的。

至于老陆家的俩崽崽儿,七岁的陆铁蛋跟五岁的陆妞妞,这俩小娃娃打小在亲奶的文化熏陶下,也不是吃素的。

陆铁蛋人如其名,顶着个剃的光溜溜的脑袋整天领村里的一群小子,上山打鸟下河摸鱼,陆妞妞小丫头就跟在哥哥屁股后面当小尾巴,用村里人的话说,就是“没个正经丫头片子样。”

林蔓就想问问这群人,正经丫头片子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整天在家里当牛做马,看弟弟干家务活,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猪晚,长大了再卖了自个儿给弟弟挣彩礼钱,那就是个好丫头?

狗屁!

那是养免费丫鬟,不是养闺女!

比起某些两面三刀、口是心非的村人,林蔓倒是很喜欢老陆家一家子真诚不做伪,有啥说啥的性子可显得有人情味多了。

而且对于她这个穿越米虫来说,老陆家一家还有个很讨喜的习惯——护短。

不管原主以前风评如何,自从林蔓嫁到了老陆家,这一家人是实实在在把她的当自家人,林蔓病倒在榻,村里人风言风语不断,是赵春花带着俩崽崽出去把那群人一顿臭骂,骂得狗血淋头才住了嘴。

就冲着这一点,林蔓都觉得心里暖烘烘的,她在陌生的世界也不是孤身一人的。

河溪村是个大村子,村里坐落着百来户人家,村中大多是黄泥茅草房,老陆家的三间砖瓦房在村里那就是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不过老陆家的房子看着是砖瓦房,其实内里也是黄泥砌的,外头糊了红砖而已。

就是这样的房子在河溪村也是数得着,陆家小院儿南面儿是芦苇搭的草棚,里头放些杂物跟烧火用的柴禾堆,家里的墙也是用泥巴垒的,有两米多高,北面有一洼自家开垦的小菜地,跟鸡圈猪圈挨着,夏天种些瓜果蔬菜。

整个河溪村坐落在青山绿水的小山坳里,山上山下除了良田,就是随风摇曳的青绿山林草木,林蔓站在自家院子里只觉得心旷神怡。

院子里的母鸡跟小猪看到林蔓出来了,扑棱翅膀的扑棱翅膀,哼哼唧唧拱门的拱门。

林蔓知道,这是饿了,便学着平日赵春花的模样,去草棚拎了过冬剩下的白菜梆,跟捡来的野菜猪草一块剁好了,添在食槽里。

那粉嫩小猪哼哼哧哧吃了起来,又给母鸡添了食儿跟水。

看它们吃的欢,林蔓拍拍手,眼瞅着天儿不早了,琢磨着做点什么吃,过会儿家里人该回来了。

上辈子,林蔓父母走的早,她跟着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虽然没下过地,可做菜烧饭的老早就会了,乡下的土灶她也会用。

河溪村地处北方,吃的大都是米面之类的,前几年县里收成不好,闹了次饥荒,村里人的日子也是到今年才缓过来。

老陆家的粮食都在厨房里放着,赵春花虽然名声不好,却从来不在家里吃喝上苛待家里人。

像村里有些老太太专门把家里的粮食肉面锁在柜子里,自家拿把小钥匙,家里吃的喝的从她们手指缝里扒拉,一家人吃不好,瘦的皮包骨头,这日子过起来不知道是啥滋味儿。

老陆家日子富裕些,但也是碴子粥加窝窝头,这还是晌午一家人才能吃上的干饭,早上跟晚上就是一碗能找出人影的米汤跟蒸好的红薯,至于菜要么就是自家腌的咸菜干,要么就是从山里地头上挖回家的野菜,锅里擦点油,炒一碗一家子吃。

现在生产队一年只供给村里每户每一人三斤菜籽油,别的想吃油就只能拿着油票去镇上买,乡下人家哪来的油票,没有油票就只能吃缺盐少油的菜。

河溪村这还是好的,有些生产大队一年就供得起一家一斤油,这么点油一大家子吃一年,想想都不知道日子怎么过来的,听说有些少吃少喝的人家吃的是米糠。

林蔓拎了拎家里的米面袋子,白米得有七八斤,高粱米最多,看着有几十斤,白面跟玉米面各小半缸,家里的鸡蛋也攒了大半篮子,白生生的看着煞是喜人。

家里地窖里还放着几麻袋土豆跟红薯,在这个普遍愁吃喝的年代,老陆家真算上吃喝不愁了。

林蔓想了想家里俩孩子小脸瘦巴巴的模样,从米袋里小心翼翼挖了小半捧米,添了些高粱米,淘洗干净,去地窖选了七八块小地瓜,洗净削皮切块,在锅里焖了锅红薯饭,家里腌的咸菜疙瘩切成丝丝儿,春日香椿嫩芽喜人,村人常折几枝回家食用,老陆家屋后就有两株香椿树,她折来,再炒了盘香椿鸡蛋,一顿简单的午饭就做好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