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116)

作者:蝴蝶不愿意 阅读记录

“不行!”夏安茹果断拒绝,“这些东西花了我五两银子,不学......外公还钱!”

当然,五两银子是她胡诌的,不过实际采买这些东西,也的确不止姚外公给的五十文,夏安茹多少是补贴了点进去的。

姚老八惊了,“什么玩意儿?就这些......”破烂玩意儿他没好意思说出口,“这些,这些玩意儿,要五两?!”

果然,读书是他们老姚家高攀不上的社会活动。

大顺更是心疼的不行,就一直在掰手指头算,奶奶得卖多少煎饼,才能买的起这些纸墨笔砚。

可惜,手指不够,算半天也没算明白。

由于所欠实在太多,所以他们只能妥协,勉强点头同意认点儿字。

不过.......既然一样是教,姚老八就说,大家就一块儿学呗。

反正放一只羊也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嘛。

夏安茹对此是没啥意见,说好了吃好晚饭,闲聊打屁,换成认字扫盲。

可老姚家众人得到这个噩耗的时候,多少都有点抗拒。

“咱们也不考秀才状元,也没家财万贯,学那些个干啥?”何氏一边收着摊子,一边小声嘀咕。

乔氏也说,“我平日里就搓个麻绳,侍弄点菜蔬,喂几只鸡,认字也是白瞎。”还浪费纸笔。梅香倒是在一旁,什么都没说。

姚家五个儿子,十五和十二倒是觉得闲着也是闲着,学学认字也不错,另外三个却觉得闲着不如去抓鱼摸虾拍蛤蟆。

不过这事儿,姚老八已经决定了,大伙儿发表再多意见也没用。

反正要学也不能他一个人学,全家都要当他的垫背。

因为这临安城外往来的人多,姚家今日买卖做的不错,关键三个女人商量了下,手里现在有了些钱,还是得把过冬用的棉衣棉裤安排下。

他们现在还在南方,这里种棉花的人家多,棉花布料比北边估计还能便宜些呢!

所以众人决定今晚就夜宿城外的驿站,明日采买了布料棉花,再赚一波,然后再启程。

现在能赚得到钱,尽量就多赚点,到时候过了中州,他们就要抓紧赶路,不能再走走停停,得争取在真正入冬之前到达肃州。

到了晚间,原本的休闲时光,变成了苦逼的学习时间。

不过拖油瓶三人组并不在内,于大夫和三白本就认字,再说三白眼睛还是有点瞎,于大夫所说的包你好,原来只是包眼珠子不疼,而不是包看得见!

所以三白决定跟着于大夫,索命不至于啊,就反正赖上了人老大夫,非得让老大夫给他看好了才完事儿。

老大夫反正无所谓,他做不到的事儿,救不了的人,多着呢,也不差三白这一个,爱跟跟呗,反正三白赚多少算命钱,他就收多少医药费!这一波,他不亏。

姚老八本还想拖廖大勇下水,毕竟这人看着一副也是不太聪明的样子,到时候也好给他当垫背的。

可惜廖大勇说自己都不知道能活到啥时候,还认啥字嘛,不如去多为难为难小动物,还能赚点儿路费药费。

于大夫安慰了他两句,说自己现在有八成的信心,能让他活到肃州,然后两人就提溜着桶,为民除害去了。

“行了外公,您别再拖延时间了,今天咱们学的非常简单,就学一二三四五,怎么样?”夏安茹觉得,第一天嘛,还是得从简单实用的着手,免得吓到了还没开学就厌学的,不争气的学生们。

一二三,老实说,几位成年人都是认识的,毕竟......靠数就能知道了嘛。

于是一堆人欢欣鼓舞,直说就学这个,这个好,学会了还能记账。

夏安茹在她三舅用几块木板攒出来的一个小方桌上,摆上了纸,写上了:一,二,三。

大人小孩儿都很高兴,瞬间就认识了,今天就学五个数,这就学会三个了,这读书认字,看来也不难嘛。

“都学会了哈?一会儿可要默写的,错了得抄书哦。”夏安茹说道。

坐在最外头的何氏,手里还捏着针线活,三个单身好大儿这一路下来,走得裤裆都快磨穿了,老母亲白天没空,只能晚上加班。

哎,去了肃州还得给这仨小子娶媳妇,一个个的都二十多了,真是愁死她了。

“外婆!上课不要开小差,会忘记知识点哒!”夏安茹点名批评,明显神游天外的外婆。

何氏很自信,“没事,你继续教,外婆记得住。”

一,是一条杠,二,是两条杠,三,是三条杠,四和五,不就是四条五条杠吗?

不过十,难道是十条杠?那杠完还得数数清楚,不然容易错......何氏这个开起小差来,一点儿不比小孙子差。

在所有人都说自己学会了之后,夏安茹便在纸上写了一个:肆,然后教他们,“这个就是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