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285)

作者:蝴蝶不愿意 阅读记录

毕竟衙门好歹也算是个事业单位,找个临时工,也的确得审核下身份才行。

而郑智明则在忙着写账册。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他出京城的时候,也万万没想到,做县令还得会盘账!

十四头牛,一大堆的农具,谁家什么时候来领,都得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然后续收不回来,那衙门直接损失一半资产。

这,可能会直接导致衙门......用夏师爷的话说,就是破产。

然后.......他郑智明就会成为大荣朝,第一个,穷死的县令。

当然,他也可以像别的县令一样,不买牛,不管百姓秋耕春种的事儿,毕竟大部分县令的确是不怎么管这些破事儿的。

可他郑智明是一般人吗?

必须不是啊!

他就是要把这事儿给办好,把穷到连舆图上都不用标示出来的八方县,给整好了!

到时候他就要写本农书,名儿他都想好了,就叫齐农摘要,扔皇帝脸上......那是不敢的,但是献给皇帝,让他看看自己除了打嘴炮,还能干实事!

所以他做这事儿,也不为了赚钱,主要还是为了明年能带着八方县,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当然咯,想打翻身仗,光靠十四头牛是肯定不够的,他还有一个雏形计划在心中,就等过了年,一步步来了!

这会儿,除了秋耕之外,郑县令还有很多事儿要忙呢。

大牢是找空房子改,还是另造,民壮皂吏怎么排班,县城的围墙到底修不修,怎么修,钱从哪里骗,万一有好骗的移民来了,该安置去哪儿......等等等等,全是事儿!

自从开衙到现在,这一日,是整个衙门最忙的一天。郑智明和夏兆丰二人,忙的是脚打后脑勺,可一想到要不了几天,这衙门就能走向正规化了,二人只得骂骂咧咧一阵之后,继续埋头苦干。

夏兆丰在衙门里头忙着,姚蓉他们在富丰庄也没闲着。

因昨天夏安茹被踢下马,大伙儿慌乱了好一阵,所以夏兆丰带回来的东西,姚蓉这会儿才有空整理。

姚家外公则带着俩儿子和汤伯,在后院儿搭羊棚和马圈,他们还计划用土胚把鸡窝给弄成封闭的,下头养鸡,上头放了笼子养兔子。

这里虽然狼没了,可黄鼠狼啊,刺猬啊,大耗子啊,野生动物真是一样都不缺!

为了保障食材不被小动物吃掉,把鸡兔窝给搭好点儿,的确是非常有必要。

所以搭完羊棚马圈,几人还得打土胚来晾晒,搞得后院儿是连脚都没地方下。

至于两家的新房子,夏兆丰已经跟老姚家达成了共识,得等明年春种结束之后再开始建造。

造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大事儿,木料石料砖块石灰沙土等等都得准备,的确不是想干就能干的。

至于图纸啥的,虽然夏安茹虽有想法,但是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着想,她老爹还是准备去泰平城找了人来,把专业的事儿留给专业的人。

最重要的,还有一个钱的问题。

明年开春之后还得买粮种,到时候粮价几何现在还不好说,房子等得起,但是春种却等不起,所以有限的钱,还是得留在刀刃上用。

等春耕结束,人工也有了,土地也化冻了,手里头还能剩多少钱也明确了,再看是造好一些,还是能住就行,才比较稳妥。

所以,现在两家人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赚钱!

两天后的大集,姚外婆已经想好了,还是走量大价低路线,反正饭釜,铁锅和碳,夏兆丰已经都买回来了,这回她们就准备做土豆焖饭,里头搁一点点点点羊肉,再煮锅羊杂汤,一份汤饭卖十文钱,就行了。

至于为啥不卖葱油饼了.......天实在是太冷了,发面发不好,死面费鸡蛋,姚外婆也是一个很懂得变通的人。

养伤的夏安茹,觉得呆在床上做吃食实在是不卫生,所以她那枣夹核桃的大买卖,这回是做不了了。

关键是枣和核桃这两样东西,在这八方县里,听着就不太会有人买,毕竟又不当吃又不当穿的,家家户户还多少都有点儿......至于军爷,崔大人昨天跟姚蓉说了,他们还是更喜欢吃饭喝酒,小零嘴什么的,倒不怎么买。

所以娘俩这回的买卖,就是支个铺子,一边卖烤羊肉卤兔子,一边再温酒来卖。夏兆丰这回出去,还定了一车的大白菜,早上这白菜就到了。

姚蓉就决定做点儿酸菜,主要这会儿没有辣椒,不然做辣白菜更好吃。

到时候如果有人买烤肉和兔子肉吃,姚蓉就准备送点儿小菜,招揽招揽客人也是很有必要的嘛。

至于酒的事儿,夏兆丰去泰平城倒是带了两坛子回来。好在这地方,跟安茹看的小说里头不太一样,卖酒不用批,但是酿酒不可以私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