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31)

作者:蝴蝶不愿意 阅读记录

“好好好,还是我大宝有成算,这钱你自己收着,我什么时候要再问你拿。”汪文芳顺便又吐槽了下儿子,“你弟,也就这么点时间,烧塌了人家大夫一个灶,坐坏了人家一把竹椅,拿扫帚赶狗,那扫帚头都不知道飞哪儿去了,你赶紧的,带他去给人老大夫买个炉子,买把椅子,再买个扫帚赔礼去。”

“还好还好,没把人老大夫医馆给烧了......”夏安茹还不忘调侃。

“呸呸呸,”汪文芳还是觉得这种话要谨慎点说:“别乱讲!赶紧去。”

接了母上大人命令的夏安茹,也没换衣服,直接带着她那傻狍子弟弟上了大街。

第19章 何年,何地,何朝,何代

姐弟两人出了小巷,倒也不敢走远,就怕一会儿再把自己逛丢了,麻烦。

“欸,”夏安茹边走边跟自家弟弟说话,“咱们现在十七岁你知道吧?”

“哈?小了整整五岁?”夏安阳看了眼自家姐姐,“我这身板,说十七人家不能信吧?”

“小五岁才哪儿到哪儿,老妈直接小了十岁,就老爸还是英雄真本色,该几岁还几岁。”夏安茹摸着下巴打量了下身边的熊二,“不过我觉得吧,您这身板,其实说几岁都无所谓,毕竟......感觉就不是这朝代能出品的。”

还好汪文芳平时保养的还不错,再加上这朝代的人,风吹日晒缺衣少食的多,所以说汪文芳跟失踪的姚蓉一样,是三十五,看着倒也不算违和。夏安茹大学才毕业,又是小圆脸,说十七八,也算说的过去。

“既然这样,那我也能当大哥啊,报个二十三四的,你也能叫我一声大哥。”夏安阳说完,还把夏安茹一勾搭,嘻嘻哈哈的没个正行。

既然如此,那夏安茹便不客气了,“行啊大哥,走,请小弟我吃碗馄饨,中午包子我可一个没吃,还有啊,什么锅啊,灶啊,笤帚啊,也记得掏钱......”

“大哥,哥,呵呵呵呵,您是我永远的大哥!”夏安阳这认怂的速度,都是从小练出来的。

夏安茹嘎嘎一笑,摸了摸黑魆魆,却光溜溜的下巴,“走,大哥带你见见世面!”

两人此时正在一座石桥上,下了桥,夏安茹便带着她那好大一只的弟弟,往边上的茶馆里头一坐,要了一壶茶,两碟小点心,左腿搭右腿,很是一副痞子样的开始喝茶吃点心。

“姐,”夏安阳神神叨叨的凑到他老姐耳边,“咱们这是伏击啥?”

“嘘,”夏安茹把食指往她那黑黢黢的唇边一放,“多看,多听,别多问。”

不明所以的夏安阳,小小声说:“听不懂啊。”

“仔细听。”夏安茹朝弟弟邪魅一笑,便不再多言。

这小茶馆边上就是个内河码头,码头边来往客商脚夫不少,形形色色各种人等都聚集于此,虽然听大不懂这里的方言,但是仔细辨别,还是能听得明白这里头混杂了不少能听懂的官话和别地方言。

他们一家四口,初来此地,除了知道这会儿应该是古时的某个时段,但是具体是什么时段,皆是一无所知。

按照路引上的落款,这朝代还是个架空的朝代,朝姚家父子打听具体年月倒是可以,可真正要知道是差不多公元什么时候,问的还要更多,夏安茹觉得他们家的来历本来就说不清,这会儿大家刚认识,要是问太多更容易让别人起疑。

那还不如自己多听多看,获取的信息也不会少的。

最起码,她现在已经知道了,他们所处的这个小县城,叫海利县,是在闽浙交界,应该是隶属浙江,但是正好在交界处,所以人口很混杂。

因为这会儿要北上的人不少,所以茶馆里头讨论这事儿的人也很多,夏安茹多少也听明白了一些。

他们要去的那个肃州,虽然她不知道具体在哪儿,但是大概的地理位置是在西北或者华北那一片。

肃州,听着挺像甘肃?可又有人说是大荣都城,丰城往北。

这信息可模糊了,主要吧,人家土著也还没搞明白,自己到底该往哪儿走。

不过到时候官府会出公告,路引上也会写上能走的路线,边走边打听,只要不是太傻,基本都能找到目的地。

至于具体的公元年月嘛......人家也不会说这个,看路上行人的穿着打扮,夏安茹实在也不怎么琢磨的透,只能大概猜想差不多是宋中期之类的时间吧,太具体的,还得慢慢查......哦,对,为什么不找书店呢?!

想到这儿,夏安茹一拍桌案,“走!老弟,跟大哥去个地方!”说完,很潇洒的从腰间解下荷包,排出十多个铜钱,小细胳膊一挥,大摇大摆的就往外头去。

吃的正香的夏安阳见姐姐走了,捏上最后一块糕,塞进嘴里,急急忙忙跟了过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