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39)

作者:蝴蝶不愿意 阅读记录

不过夏兆丰和夏安阳还得给何氏面子啊,直说都好都好。

而另外三位姚家儿子和姚老大,则闷头喝粥,全当啥都没听到。娘做的菜,能说不好吗?!反正他们的味觉也早就麻木了。

这海利县境内是有盐场的,虽然自己不能搞私盐买卖,但是买盐,特别是粗盐,就比内陆要便宜很多。

内陆二十文就买一斤盐,他们能买一缸盐。

所以这儿的人,做酱做菜,下盐那都是下狠手的。

这回要往北走,何氏更是带足了盐和酱,保证一家人三年五年的不用买盐。

一顿早饭吃完,夏安茹喝了整整一钵头的水。

吃完早饭,按照原计划,女人们应该准备路上的干粮,可这会儿梅香不在,汪文芳腰又不好,那就只剩下了乔氏和何氏二人。

所以原本想要跟着男人们一起去城里的夏安茹,还是留在了姚家,说是帮忙做干粮。

她是真心的想帮外婆和大舅母,而不是因为不想走路。

姚家另外没有成亲的三个儿子,今日准备把家里囤着草鞋麻绳还有多出来的渔网啥的都拿去卖了,到时候姚家也得弄辆板车回来,不然光扛行李就能把人抗趴下。

临走之前,汪文芳和夏安茹还再三叮嘱夏兆丰别忘了买他们要的丝线布料,另外城里的情况再多了解了解,以便临走前娘俩再赚一票。

夏兆丰今天要办的事儿还真不是一般的多,找镖局之类的,还得躲着点姚家人才行,他也是一个头八个大,便叮嘱边上的傻大儿,千万记得提醒自己别忘了事儿。

傻大儿正在想要怎么攒个多功能电动车呢,就听老爸说了句别忘了提醒我,他还反问老爹,“提醒啥?!”

“算了!”夏兆丰深叹一口气,“你把车折腾明白就行了。”

第24章 读书可吓人了

送走了男人们,何氏便喊大顺搬来了个竹躺椅,垫上了棉花垫,然后才带着夏安茹和乔氏开始准备干粮。

他们要做的干粮也很简单,炒米炒麦粉还有蒸馍馍。

因为天热,何氏负责炒米炒麦粉,而乔氏则在外头院子的阴凉处,用土砖简单搭了个灶,带着夏安茹一起做馍馍。

夏安茹虽说是个手艺人,但是在家也不怎么做饭,那揉起面来,汪文芳说她快要淹死在面粉里了。

要不是因为腰上吃不住力,汪文芳早让女儿赶紧边上呆着去了。

可乔氏却说孩子做的挺好,就是.......“安茹啊,你这个要捏紧一点,然后快速放进蒸笼里头。”

“哦,那就是趁着馍还没反应过来,先让他们熟,熟了就不会散了。”夏安茹一本正经的鬼扯。

她真的觉得不是自己技术有问题,而是他们现在做的这个粗面,实在是太!粗!了!

这玩意儿完全没有筋性,才捏成的团子,一不小心就散了,虽然她以前减肥也吃全麦馒头,但是这儿的粗粮让她觉得,可能连麦杆子说不定都掺进去了。

听夏安茹这么说,蹲在一旁捡野菜的谷雨忍不住咯咯的笑,直说表姐说话真有意思。正在烧火的大顺也乐呵的很,说表姐说的对,干的也好。

关键人长的也好看,白白的,眼睛又大又亮,还会叫他们宝子,真是不得了的好。

啧,多善良的孩子!夏安茹心想着,这么乖觉的孩子,她可不得回报人家点啥,于是便问大顺:“大顺,你现在能识字吗?”

大顺摇头,“不识字啊,不止我,我们全家都不识字呢。”

听这口气,还挺骄傲?!

汪文芳大惊,“那不识字,平日生活怎么办?”

被大姑姐这么一问,乔氏反而迷糊了,“平日生活......为啥要识字啊?咱们家也供不起读书人。”

关键他们村,也就两个人识字,一个是王秀才,一个是村长,别的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也没妨碍他们活着嘛。

“这......”汪文芳其实是一个不太愿意干涉别人生活方式的人,但是!做文盲总归不是什么好事吧?!这新弟妹说的话,她竟一时想不出如何反驳。

不过夏安茹倒是挺能接话,她直接跨过了这个话题,“大顺,姐姐教你认字好不好?谷雨要不要一起学?”

俩孩子都摇了摇头。

嗯?!

夏安茹不敢相信的又问了一遍。

俩孩子依旧还是摇头。

“为什么?!”

why?!

小说里不是说好的吗,但凡说教认字,孩子们都要激动的流泪吗?!

夏安茹发出了灵魂拷问。

大顺的道理是,“读书认字可不好干,我瞧我们村里以前跟着王秀才念书的几个,每天都被揍的鬼哭狼嚎呢。”

一旁的谷雨还说:“草儿说,她哥在王秀才那里被王秀才揍,回家还要被他爹揍呢,爹爹揍完,爷爷还要揍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