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473)

作者:蝴蝶不愿意 阅读记录

之前种下去的几百亩土豆,蒯庄头和刁庄头说,再不起出来,就得坏在地里了。

夏安茹当即决定,不管收成如何,全部的土豆,统统起出来!

起出来的土豆,还得妥善保管,以免发芽。也是好在富丰庄起了新房子,新房子底下还挖了三个地窖,起出来的土豆,倒是可以放在地窖里。毣趣阅

不过几百亩的土豆收下来,三个地窖根本不够放。

于是乎,郑家的地窖,崔家的地窖里头也都存满了土豆。

然后继续不够放。

已经挂牌成四季商行的姚三舅杂货铺,便开始贩卖土豆。价格不高,三文一斤,童叟无欺。

还别说,生意那是真不错。

毕竟跟米面比起来,这土豆可要便宜多了,而且煮起来也方便,要吃好点儿,就夹了猪油炒了吃,要吃省点儿,就直接扔水里煮了吃,丰俭由人,好弄的很。

肃北军那里的军户,跟着富丰庄的节奏,也收了一波土豆。肃北军倒是简单,挖坑的人多的是,所以用来放土豆的地窖,都是现挖出来的,想挖多少挖多少,想挖多大挖多大。

所以崔承允还做主收了一批富丰庄的土豆,理由很简单,备战最重要的就是备粮,有了这些土豆,外加之前买的十万粮食,肃北军大半年的粮草就齐了,这就是最好的备战状态了。

陈大将军怀疑这货有私心,但是他没有证据。

军中的主食,也从整日的大锅烩饭,换成了成天的大锅烩土豆。

夏安阳吃土豆吃得,差点儿就问候了种土豆的人的十八代祖宗。

好在他最近脑子用的多,反应快了一些,话还没说出口,就意识到他要问候的,可能是自家的十八代祖宗,于是赶忙闭了嘴,心中默默为自己的鲁莽,向十八代祖宗道歉。

第296章 水到渠成

时间很快到了十一月,此时的肃州已经进入了严冬。

泰平城,因为众人的离开,渐渐倒也恢复了一些往日的‘慢’节奏。

不过这样的‘慢’却再也恢复不到以前的样子。

喧嚣过后的城镇,留下了不少来谋生,或者期待着下一场盛宴的人们。

州牧季宗林,为了挽回自己一年薪俸的损失,这些日子对客商也平和的很,招商引资的政策给的也相当优惠,自己的荷包也重振了雄风,季州牧终于在双输之后,迎来了自己的双赢。

西州的道路已经恢复了通畅,既然大家都已经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了,所以在得到官方路引的前提下,泰平城也允许了西州的客商进出采买。

俞王殿下自从西州缓过了气,这玩心也越来越重了。他经常假借采买的名义出王府,混在客商堆里,混进泰平城玩上个五六天的才回去。

此地的北安王府,已经成了俞王的第二个家。

兄弟二人,对于变装出行,也已经驾轻就熟了。

泰平城里头只要出现任何时鲜货,这两人就都得买来试试。

最近听闻城中流行吃什么土豆,二位得了消息,也跑去买了些回王府。

“这些石蛋子,是他们八方县种的?”俞王殿下,指着桌上一碟子土豆,略带嫌弃的问自家兄弟。

北安王拿了个最大的土豆,放在大哥碗里,然后又给自己挑了个小的,剥开皮,咬了一口便放下了。

随后他才点点头,“是,这粮种据说就是夏师爷家的。他们从去年搬来肃州之后,就开始育种耕种。夏收后又种了好几百亩,自家吃不完,八方县也消耗不掉,实在没地儿卖了,就找了丰收日,代卖这玩意儿。”

“哦?!”俞王向来对能吃的东西,兴趣都很大,“本王尝尝,味道好的话,倒是也能采买些回西州去种。”

呵呵,北安王心想,您且尝尝吧,这味道......总之就是除了能吃饱,他的确没吃出有别的啥味道。

俞王迫不及待的学着弟弟的样子,把土豆剥皮一剥,啊呜就咬了一大口。

面部表情逐渐扭曲。

好在经历过灾荒的俞王殿下,现在对吃食的要求已经不太高了。他嚼吧了几下,用茶水把嘴里的土豆顺了下去,然后才道:“这也没啥味道啊,顶多算有点面味儿?”

“听下人说,倒是可以炒菜吃。”北安王随口说了一句。

“那你干嘛不炒?”俞王殿下有点儿生气了。

北安王倒是也有自己的道理,“这不得让您吃吃原味的,才能判断要不要采买回去当粮食种啊。大哥还当老百姓跟咱们王府似的,炒个菜恨不得放上半锅油?老百姓吃土豆,就是白水煮了吃的。”

“话虽如此,但是加点儿盐巴也行吧?”俞王虽不挑吃喝,但是没味儿的东西,咋咽的下去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