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561)

作者:蝴蝶不愿意 阅读记录

北安王和俞王,此时也已经跟着陈虎,带着数万肃北大军,进了泰平城。

泰平城中,东西有两扇大城门,南北四扇小城门。

一般从西州进入肃州,都要走泰平城的东门,而从肃州别的城镇出去,则要从西门进入泰平城。

简单点说就是,东门是对外的,而西门是对内的。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东门是泰平城的脸面,而西门嘛......则是府城的腚眼了。

在肃北军进入了泰平城之后,他们把兵力就重点放在了东门,封锁了东门一大片区域作为管控区,还关闭了南北城的四扇侧门。

西门那里则是进出城门例行检查,守卫的士兵和衙差不过两组人马,与东门的严阵以待大为不同。

城中的老百姓,从建这泰平城至今,就没见过,有守军居然是守头不守腚的。

大家大为好奇,怎么的?这是亡国了?

不然为啥陈大将军会连北蛮都不管了,特特跑来泰平城守着入口?

肃州是什么地方?肃州是整个大荣最北端啊!

就地理位置上来讲,从南边过来的喇嘛~不是,敌人,反正也不知道是哪国的敌人,要是能攻打到他们这个地方,那就说明,肃州南边的城市都已经沦陷了。

那么,肃州以南的城市有哪些呢?

大荣全境。

完了,沦陷了,赶紧的让陈将军开了城门投降吧,别到时候人家真杀上门来,连投降都来不及。

胡说八道的各种言论,突然甚嚣尘上,不安的气息,在泰平城涌动。

此时的泰平城,就如同高压锅一般,气氛微妙,随时都有可能因为某些小事,而从内部炸出一个口子来。

久居于此的北安王,察觉了这不平静的气息,与陈虎商量之后.......两人直接把压力给到了季宗林。

他是父母官嘛,老百姓的事儿不得由他来管?!

两人限季宗林三天时间,查出谣言的源头,并且扭转舆论,让老百姓安安心心在城里头呆着,别老想方设法的想要冲关卡。

已经万念俱灭的季宗林,能想出啥法子来?!

如今还只是全城晚上戒严,就已经搞得人心惶惶了,想要查这谣言的源头,怕是得挨家挨户的严查,那老百姓不是得更相信谣言了吗?

人心,可不是他州牧说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

还是季宗林的师爷给他出了个主意,“上回咱们肃州缺粮,不是郑县令和他那师爷想的法子,骗来的粮商吗?

忽悠人这事儿他们俩最擅长,大人何不让他们来想想法子?而且这两位......看着也挺忧国忧民的。”

季宗林二话不说,赶忙又差人把才回八方县没两天的夏兆丰和郑智明给逮了来。

两人起先还不肯呢,八方县这些日子都在动员全民种土豆,春耕已经开始,富丰庄里头的事儿也多的很,两人压根走不开。

可季大人预判了他们的拒绝,让人给了郑智明一个小锦囊。

‘知道此事非二位职责所在,故特免除八方县绢税三年为奖励,以此为证。’

“绢税又是什么?!”夏兆丰皱眉小声问了句郑县令。

对税制不怎么了解这事儿,也的确不能怪夏兆丰。毕竟自从郑智明做了县令,八方县还真没有正儿八经的征过税。

别说绢税了,连粮税都没征过。

“嗨,就是交钱呗。”郑智明想着这事儿解释起来,得长篇大论,但是现在并不是长篇大论的时候,而是......去泰平城讨价还价的好时候!

于是他赶紧让夏兆丰去整理几件衣服,自己也匆匆跟夫人说了声得出门一趟,便带着熊二,拉着衙门里就放了行李的夏兆丰又跑了。

郑二夫人看着跑远了的马车,忍不住跟身边的老妈妈说:“这人倒是好,天天的往外跑,搞得我,连彦妃找我摸牌都不得空,这县令合该让我当算了!”

老妈妈含笑恭维道:“那二夫人不能当这县令,老奴瞧着,您当个州牧都算屈才了。”

“行了,别哄我了。今日说是俞王妃捐了百来个鸡蛋去了慈济堂,一会儿蛋液兑了水,多做点儿白菜鸡蛋汤,给县学也送点过去。

还有啊,书斋的书,都城那里估计最近是发送不进来了,一会儿让夏师爷,不对,夏师爷也走了,让曾先生找几个写字好的学生,手抄一些......”

郑二夫人边走路边嘱咐下头人办事的样子,别说,还真有点儿女官的意思。

第356章 季大人好累

得了夏兆丰又出差了的消息,姚蓉和夏安茹倒是没啥感觉。

走就走呗,反正家里头的事儿,有姚家人帮忙,庄子里的事儿有刁庄头和蒯庄头帮忙,生意上的事儿,有宋管事和元娘帮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