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717)

作者:蝴蝶不愿意 阅读记录

都城这里属于中北部,冬天冷的很,地都冻得梆硬,不太适合土豆生长。

但是罗氏告诉他,二嫂说南方天气适宜的话,冬天种了明年夏初就能收,收完再种,种完再收,只要地力跟得上,保管你土豆吃到吐。

所以之后几日,崔承恩便把这一批土豆,全部安排运送去了南边。

待到五日之后的大朝会,皇帝突然想起这事儿来,询问得知崔承恩的安排之后,还大大赞赏了他一番。

“崔侍郎办事,还算妥帖。方尚书初到户部,崔承恩,你日后得多帮帮他才是。”皇帝觉得自己这个是在称赞崔承恩。

说完还一脸得意的看向崔景山。

崔景山真想给他来个大逼斗,怎么的,这是给崔三招恨招上瘾了是吗?

好在崔三这人有点儿.......怎么说呢,不太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听皇帝这么说,他也恭恭敬敬的应了下来,说日后一定会协助好尚书的工作。

方尚书.......默默的把仇都记在了季宗林头上。人嘛,柿子都是挑软的捏的。

大朝会上,工部计尚书,也终于拿出了修整河道的方案,按照皇帝明里暗里的意思,这次修整河道,是小修小补为主,实在不行再整点大活。

至于预算.......因为是小修小补为主,大概在二三十万两左右,估计能把事儿给办完了。

皇帝心里头默默那么一算,倒也不是不行。

官家的工程嘛,人工可以忽略,材料可以赊账,皇帝现攒现花,半年估计差不多也够了。

至于户部拨款.......看看方尚书那装死的样子,皇帝是不怎么指望他的。

这钱反正最后肯定是皇帝出大头,户部出小头。

别问皇帝如果没钱咋整,没钱那就不整。

反正死掉一些百姓,毁坏一些农田,其实对于皇帝和官宦人家来说,是没啥大影响的。

其实从这方面来说,这抠门皇帝吧......倒也不算没优点。

修筑河道的事儿,讨论的还算顺利,皇帝原本想着今日朝会,总该圆满结束,他也好回皇后那儿吃顿安生饭了吧?

呵呵,想的美。

皇帝但凡想有一天安生日子过,老天爷都只会告诉他两个字,没,门。

“皇上!”御史中丞闻袁明突然发难,“微臣有本要奏!”

.........皇帝耷拉这眼皮,假装自己没听到。

可闻大人才不管皇帝有没有听到,要弹劾的事儿,哪怕是皇帝聋了,他也必须弹劾,“微臣要参北安王,勾结粮商向太初,私挖煤矿,贩卖煤炭,另囤积了大量的生铁,生铜和火药的原料,其心......难测!”

郑丞相和崔祭酒隔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便默默低下了头。

没想到,这姜公公的煤炭卖的挺野啊,才多久,就已经轮上被弹劾了。

不过北安王也着实惨了一些,他不过只是出了个场地,当了个中间人而已,顶多只能当个从犯.......主犯,正在龙椅上坐着呢!

主犯,不是,皇帝一听闻大人弹劾他的煤矿,顿时心中就愤然了。

口吐芬芳的,太子废后干了那么多好事,一个个的都跟死了一样,从没人弹劾。这会儿他就动了小小一点点脑筋,这才赚了几个月前,居然就有人敢弹劾了?!

气到冒烟的皇帝,“噌”的一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因为站太快,人还晃了晃,好在柴五眼疾手快,一把搀扶住了皇帝,要不然这人火还没发出来,人就得滚到楼梯下去了。

见皇帝气到发晕,御史中丞又道:“皇上!北安王怕是有谋逆......”

皇帝颤巍巍的指着闻袁明,“此时非同小可,闻袁明你可想清楚了再说!这事儿朕知道了,会派人核查的,就这样吧!退朝!”

说完,皇帝便甩手走了,任凭闻袁明怎么呼唤,皇帝都不带回头的。

口吐芬芳的,皇帝就怕自己走慢了,能举起龙椅把闻袁明给砸了。

回到后宫,皇帝便去找了庄皇后吃饭,以求舒缓下不良情绪。

而此时的皇后,刚从内侍省回来,也还没吃饭。

夫妻二人,面对着一桌好菜,同时叹了口气。

皇帝问庄皇后,“皇后这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吗?”

就当皇后这事儿,老娘不顺心!到底什么时候让我入冷宫?!皇后心中呐喊。

可嘴上却道:“也没什么,就是年底了,宫里各种宫宴祭祀的事儿都得筹备起来,外加好几位嫔妃,已经很久没进过位份了,对了,臣妾正好讨皇上一个答复。

原本咱们宫里应该三年选妃一次,可距离上次选妃,已经是五年前的事儿了,按照大荣朝惯例,过了正月十五,就要开始让各地官员送秀女入都城了,咱们明年选秀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