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次当女皇(130)

作者:绘花猫 阅读记录

按着面前几案直起身子来,她再看向钱元,问道:“那可说过要另立二皇子为太子?”

“这便不曾听说。”钱元道,“诸大臣们都还在承香殿,这会儿都还没出宫呢!”

张贵人双手交拢和握,心中浮起了一丝不安——这是一种事情已经失去掌握的不安。

她能算得到陈麟的想法,也大致能猜得到陈瑄的心意,她知道这太子就是要被废的,可却没想到能这么快。

陈瑄是今日才回康都呢,废太子会急成这样,连等也不等?

这后面,她总感觉有一些事情是她忽略了。

但那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她去回想最近陈瑄不在康都时候皇宫发生的事情,一切平静,甚至都没有任何波澜。

朝中的事情是交给了丞相梁熙,东宫也是安静得好像之前枫山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

她都要以为,在这样已经平静下来的当下,废太子还要再拖一拖。

.

承香殿中,梁熙与诸位臣子们分别在殿中两旁跪坐。

陈瑄靠在凭几上,示意一旁的史官记下他说的话。

“太子之位,实为国本,苟非其人,不可虚立①……”陈瑄这番话并不算太长,寥寥几句,先说了太子对于一国的重要,再说了陈麟的庸碌和软弱,最后略提了几句不愿不忍但不得不为,废除了陈麟的太子之位。

承香殿中安静极了,所有人都只是听着,并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异议。

一旁的史官低着头奋笔疾书,很快便把陈瑄这篇短短的诏书整理成文。

“便就这么发下去吧!”陈瑄说完,示意一旁的王泰把已经理好的诏书拿来给他看了一眼,然后让他交给了梁熙,“陈麟性子软弱,朕不欲让其再居康都,择日让他往安城去,这件事情也交给丞相去办,在安城为他择一府邸。”

梁熙先接过了那诏书,然后应下了陈瑄的话。

.

这事实上已经是梁熙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

尽管当日在枫山千秋宫中时候,陈瑄就已经说过他要废太子,但事实上陈瑄却给了陈麟一个机会,一个陈麟自己丝毫没有觉察到的机会。

在陈瑄前往泽山观兵的这一段时间中,他在京中处理朝事,并且按照陈瑄的吩咐和授意,仍然对东宫的陈麟如从前那样看待,陈麟身为太子,他若是真的能抓着这段时间好好表现,陈瑄能看得到,自然也能改变看法。

只是陈麟并没有,他只是颓然在东宫当中,什么也做不了一般。

或者在他看来,他已经是动辄出错。

可在这波云诡谲的朝堂政治中,这样被动承受才是错。

有些事情并非是全然无解,否则陈瑄当日为什么没有直接废掉他呢?

但这只能靠陈麟自己去领悟,旁人是不能说的。

陈麟自己无法领悟得到,最终得了这么个结果,梁熙甚至没有太惋惜。

毕竟这对他来说,这么一件事情已经结束:从安侯梁然死了,那些要命的事情再无对证,梁家从此安稳;陈麟虽然丢了太子之位,但性命无忧,再之后去到安城有梁雷照看,也不会有别的什么风波。

他为丞相,百官之首,与陈瑄称得上君臣相得,梁家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不会有任何波澜。

.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太子。”正在梁熙沉思的这么一会儿,身后一位大臣忽然开了口,“陛下是否要另立二皇子为太子呢?”

梁熙回头看向了那人,是九卿之一太常寺卿桑恺。

在龙椅上的陈瑄也抬眼看向了桑恺,淡淡道:“你认为陈耀可为太子?”

“臣只是认为,国不可无太子。”桑恺起身出列,恭恭敬敬地回答,“为朝中稳定计,应有太子来稳定人心。昔年明帝驾崩,因未立太子,朝中因此纷争不断几乎让北边乘虚而入,实在为前车之鉴,不可不警惕。”

“臣以为……二皇子陈耀年幼,实在看不出长处,若贸然立了太子,他日又有动荡……那便会比今日之事更让人心不稳。”不等陈瑄开口,又一个大臣开了口,“臣以为,陛下正直当年,应以开枝散叶为重。”

这话一说,就把如今出问题的原因一大半都甩到了陈瑄身上,梁熙忍不住看过去,便见是宗正陈彰——这位说了方才那话倒是真的也不算是逾矩,陈瑄膝下子嗣太少,宗正确实是能多说几句的。

陈瑄面上神色倒是没怎么太变,只是宗正陈彰那话又着实是不好接下去,他只拿起了面前几案上的茶水喝了一口,直接把话题给转开了:“朕回康都路上听说珩州修成了大船,如今是能直接出海贸易了,珩州刺史上的奏疏朕已经看过,诸卿有何看法?”

“珩州临海,那样大船出海自然是了得,但臣自从得知此事之后,便想着若是能以船队结为军队,从海边北上,可从海上攻打琏州。”如今统领着六军的王琳开口先接了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