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崽崽闹京城,皇上跪求来一针(358)

作者: 书云月 阅读记录

只求李家每年都有一个入学的名额,楚老太爷当着喜宝的面答应了。

要知道现在进士书院还未建成,报名的人就已经是铺天盖地。

甚至有不少秀才,举人都跑过来干体力活,还得陪着笑,才能得到干活的机会。

第二百七十章 最牛书院诞生

楚老太爷一句不会洗衣服的人不收,现在所有适龄的孩童,以及平时不干活的读书人们,全部都在学习洗衣服。

曾经的清风学堂,梁举人带着所有夫子们,求楚云霄跟宋喜宝引荐,哪怕在进士书院里打杂都成,就想距离楚老太爷近一些。

“梁爷爷,您不要跪。”宋喜宝拦都没有拦住。

楚云霄赶紧扶起来,“老师,您这样真的是折煞我们。我们都是从清风学堂走出来的学生。”

“使不得使不得,您是进士及第,我只是一个小小举人,可担不起一句老师。当年的我怎么也想不到,您居然是楚老国公的亲孙子。”梁举人感慨着,百年一遇的天才,原来都是遗传呀!

“梁爷爷,当初你对我们那么好。我们家几个兄弟都在学堂读书,得到您的照顾。爷爷都知道,一定会同意的。”宋喜宝发现了,爷爷现在是刻意地回报。

回报当初对他们好的人,梁举人这样正义的读书人,爷爷肯定喜欢。

“谢谢郡主,老朽这辈子能够跟随老国公,真是死而无憾。”梁举人眼眶都红了,读书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神。

老国公就是他们这群人的神,至死不渝。

“我们也能留下吗?郡主?”曹夫子与文夫子都有些不敢相信。

他们举人都不是,只是小小秀才。

“可以留下来,我们书院有附属学堂,专门给孩子们启蒙,夫子们要继续辛苦。”这是宋喜宝给爷爷的建议。

除了进士书院,还有进士学堂,这样做一个细化区分,管理起来更容易。

“这怎么能是辛苦呢?距离老国公的这么近,是我们一辈子最大的幸福。”曹夫子恨不得写信告诉自己所有的同窗来炫耀。

“对对对,这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情。”文夫子就是在这里扫地,都愿意。

看着大家高兴的模样,宋喜宝忍不住也笑了。

一个月后,在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的情况下,书院成立了。

知府大人率领着八个知县,一起来给进士书院庆贺。

人山人海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宋家村,村里孩子们都被再三教导,绝对不准淘气,否则棍棒伺候。

村子里脑子拧不清的人,譬如宋运来,宋文成一家子,都被村长派人死死地看住,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人出来蹦跶。

这是宋家村高光时刻,也是写进族谱的最大喜事,这是腾飞的第一步。

楚老太爷看着知府,这也是他的门生,若不是他自报家门,都没有想起来。

“老夫办的是书院,若没有重要的事情,你们往后不要随便来,吓到学生们,老夫得找你们算账。”

“老师教训的是,往后我们一定便装前来,听老师授课。老师能够在学生的管辖范围内建书院,学生万分感激。”知府大人被训斥,丝毫不敢生气,反而恭恭敬敬。

他想得是,以后这书院出来的人才,都是他的业绩。

这是老师送给他加官进爵的筹码呀!这么天大的好事情,他除非是脑子坏了才会拧不清。

“不用你感激,你只要记住老夫说过的话,一切为民,当个好官,就是报答老夫。”楚老太爷提前让人查过,知道这小子还成,但是依旧敲打一番。

“老师的教诲,学生终生不忘。”知府大人谦卑地表示。

楚老太爷在众人的簇拥下,揭开了红绸,进士书院正式成立,开始招收学生。

一共分三场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书院读书。

还有一种是家族庇荫者,不是看权势,而是看父辈们做的好事。

这样的学生,若是连续三次考试都是垫底,就会被开除。这是楚老太爷定好的规矩。

宋喜宝与楚云霄站在一边,看着一千多学生都在考试,忍不住感慨,老太爷的威力真大。

通过两天的考试,最后老太爷选择了三百人,作为书院第一批学生。

没有考中的人,可以半年后再参加考试。

进士学堂招收了一百多孩子。

李掌柜激动得哭了,他老儿子也能进入书院学习,这些年来他维系与宋家的关系,真是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同时激动的,还有一些致力于善事的乡绅们,他们的孩子也得到了入学名额。

那些没有得到名额,儿子又没考上的乡绅们,都在心中暗暗发誓,往后一定要做好事,庇护子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