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她腰缠万贯+番外(143)

作者: 清茶煮酒 阅读记录

幸好,他东西虽多,却是多而不乱。

颜汐按食物、日用品等,一个个包裹分类。搜查的两个搜子动作粗鲁,但是东西都是层层摊开的,没啥好翻看;刘衡宽衣解带,搜子连发髻都要求解开看了。

搜查完之后,照例抽签领舍号。刘衡跟着小吏走到自己号舍前,松了口气,总算这次运气不错,他的号舍刚好在宙字号中间位置,离底号够远。

入场时,他这一边的房考官打量了好几眼,又问了籍贯名姓,才让他去了。

一进号舍,他按裴秀指点的,先看了号舍环境,查看屋顶墙壁,将各类物品分别摆放好,又检查了炭盆等物,拿出小铁锅烧了一锅热水,吃了点东西。他还带了空竹筒,先去接了几筒清水放在边上。

等到锣声响起,主考官带领考生们拜了圣人像。

随后,刘衡回到号舍,将两块木板一高一低放好,就有小吏发放考袋,里面装了此次考题和试卷。

而号舍边上,衙役开始巡逻,每隔几个号舍,就站了一个兵丁,手握腰刀,满脸肃穆。有胆小的考生,看到站自己号舍边上的兵丁,吓得脸色都变了。

此次的主考官刑部侍郎魏大人,在各个房考官们的陪同下,沿着号舍的走廊开始一排排巡视考场。

第112章 考场众生态

为了避免科举舞弊,朝廷在科举一事上也是百般设法,增加难度。比如主副考官在京城受命后,都是当天同时离京,一路同行同时到达当地。而到了当地,科考即将进行时,才会公布考官姓名。

当然,京城消息灵通人士,还有各种民间小道消息,总是传得飞快。

永州这一次的主考官是刑部侍郎魏桓,副考官是翰林院翰林朱彤。

永州是平王的封地,却是内阁辅臣陈复礼的家乡,所以,如今永州的乡试,也是各方关注之地。

魏桓年届不惑,已经是正三品官职,也算难得了。

朝廷里众臣私下谈论,都说魏大人这官职,自身才学占一半,有个好岳父占另一半。他的岳父是当今首辅徐廷之。这些话,多少都带着点酸,没办法,谁让人家长得好,状元跨马游街时,徐首辅的独女徐玉容当年就是慧眼识英才,一眼就相中了,成就了一段佳话。

此次离京担任永州乡试,对魏桓来说,是一个历练的机会。当然,是机遇也是风险。

主考官看似风光,一场科举之后,平添了门生无数。但是,一旦出现问题,一个不慎就是满盘皆输的下场。

魏桓自然是想要把握好这次机会。毕竟,他离京时夫人徐玉容转述了徐首辅的话。待这场乡试安然度过,他在朝中的声望将会又上一层楼,政绩上又添一笔。待到六部尚书致仕时,也许就能更上一层楼了。

所以,考生进入考场后,他不辞辛劳,带着众人在贡院中再巡视一遍,务必事事妥帖。

副考官朱彤不过是翰林院中的翰林编修,当然不会与魏桓争风头。所以,他只在厅堂中坐镇,这种露脸的事就不跟着去了。

魏桓在几位房考官陪同下,慢慢走了一圈,杨舒达是此次房考官之一,他与魏桓是同年进士,但这种时候不是攀交情的时候,所以,两人点头示意后也未多谈。

此时,天色已微暗。

刘衡在号舍门口装了半块布帘,自己往座板一坐,布帘高度刚好与他脑袋齐平。

这是他为了让自己集中注意力,特意准备的。布帘高度刚好能不遮挡光线,又能隔绝走道两边视线,还露出他大半个人,不至于让人误会他躲在帘后作弊。

拿到考题后,他想到颜汐说的,不要心疼灯油蜡烛,光线一定要亮。所以,他拿出烛台点了四支蜡烛,霎时整个号舍就光线明亮起来。

就在他忙着看题的时候,魏桓带着众人从他这边巡视而过。

刘衡听到小吏行礼的声音,面前走过去几双官靴,他也无心探看,待几人走过后,继续忙着做题。

等到周围完全黑下去,他听到有差役和号军换班的脚步声,伸手推起帘子一看,周围全是点点烛火,看天色,估计是酉时了。他从早上进食后,到现在除了喝了杯热水,粒米未进,难怪觉得腹中饥饿了。

刘衡将试卷收好,装入考袋打好绳结,又塞进一个油布包里,将油布包挂到脖子上。然后,打开考箱拿出小铁锅,到巷道中备用的几个水缸里接了一锅水,拿回来在炭盆上烧上。等水开后,他扔了把虾皮、蛋丝和切好的菌菇丝,铁锅的锅盖上放了卷饼,待水开了,卷饼也被锅盖热气烘暖和了,他拿出一把葱花丢汤里,一股香气蔓延开来。

八月早晚没太阳时,天气就冷了,刘衡卷饼包了梅干菜肉,就着小铁锅这一锅菌菇汤,热汤热菜地吃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