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她腰缠万贯+番外(33)

作者: 清茶煮酒 阅读记录

刘衡这读书人的身份,在阳山村好使,在这码头看起来也很好使啊。

管刘衡到底什么情况,先扯个虎皮做大旗,让别人知道:咱身后有个潜在秀才。

以她估计,他们卖消暑茶这种小本生意,应该就不会有人来问难了。

颜汐没想到的是,因为她今日这一番介绍,众人提到这家卖消暑清心茶的,总会提一句是“凉亭那里家里有书生的那家消暑茶”。

几番传下来,最后,说起她家的这摊位,大家直接称呼“书生茶”,也算无心插柳,成了一个招牌。

一个市集,颜汐和王氏就没挪过窝,两人重复着煮茶卖茶,连午饭都没时间吃。

两人出来摆摊,是颜汐临时起意,也没带什么干粮来吃。

后来颜汐饿得受不了了,跑到桥头的烧饼摊去买烧饼。

卖烧饼的是一对老夫妻,大爷揉面做烧饼,大娘管着烧饼炉里出炉。

看颜汐来买饼,老大娘还提醒她:“小哥,你们若想长久摆摊,可得到镇东头那里找里正,交点摊位费。”

要是不交摊位费,回头来查摊的时候,家伙什儿被抢走都是有的。

“哎,谢谢大娘。”颜汐谢过大娘的提醒,买了两个梅干菜肉烧饼。

“不谢不谢。”大娘看她笑眯眯地讨喜,还特意让大爷重新做了一个,多放了馅料,把饼撑得饱饱的。

颜汐再三道谢,索性给大爷和大娘倒了碗酸梅汤尝尝。

刚出炉的烧饼热气腾腾,薄薄的油纸根本不隔热,她拿衣袖垫着拿回来,和王氏一人一个,就着酸梅汤吃下去。

不得不说,梅干菜烧饼实在太香了。

市集已经散了,等到太阳西斜,码头的船也渐渐少了。

人流慢慢散开,各自归家。

颜汐和王氏总算松了口气,忙完了这一天。

王氏拿手帕帮颜汐擦了擦额头的汗,“汐儿,明日还来摆摊的话,我们去镇东头交一下摊位费吧?”

“婶娘,你也知道这事啊?”颜汐是听卖烧饼的大娘提醒的。

“这市集我都来多少次了,还能不知道?你真当婶娘是个棒槌啊?”生意甚好,王氏轻松了,说笑了一句。

两人将东西收好,尤其是炭盆的火得灭干净,再和来时一样,所有东西收到箩筐里挑着。

颜汐掂量了一下王氏挑的担子,这分量,她这小身板挑不动。

王氏虽然是个清瘦妇人,到底是个大人,力气比她大多了。

万一哪天王氏有事,她可怎么出来摆摊啊?

“我们也才摆摊,你到底力气小,总得我陪着一起。以后你若能独自摆摊了,大不了往后我早上送你过来,晚上再来接你回家。”王氏想了个对策。

一时也没更好的办法,就今天的情况看,她一个人也的确来不及,王氏就先一起来吧。

“汐儿,你往茶里放糖了,本儿能回来吗?”王氏有点担心,一斤白糖要三十多文呢。

“婶娘,你放心,不会亏的。”周围还有人,颜汐当然不会说加白糖也是个噱头。

她用的是特意选购的木头勺子,有点像现代日式汤面用的勺子。

这种勺子看着勺口大,其实底很浅。所以那两大勺,真的没多少。

他们这酸梅汤的甜味,主要还是靠甘草的回甘。

但是卖东西嘛,总得让客户觉得物超所值。

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纱包,众人看了没感觉。

但是加了两大勺糖,那心理冲击力就不一样了。

亲眼看到白糖倒进茶壶里,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暗示这消暑茶是糖水茶。

只有买家觉得自己占便宜,这生意才能长久地做下去。

颜汐刚才加糖时已经估算过了,像今天这么多壶茶,加的白糖可能都没一两。

再一个,颜汐也是为了提高竞争力。

她看过市集上卖的酸汤,其实也有酸梅汤的雏形,就是口感不好,除了酸味没别的味道,吃着太单调,酸味冲击性太强,有些人也不喜欢。

等他们的消暑茶生意做起来,那些卖酸汤的,要是想效仿自己改进呢?

自己加的两勺白糖,就是一个准入门槛。

那些人卖的酸汤,现在已经是一两文起价了,要是再加了白糖,这成本就上升啦。

王氏听颜汐说的头头是道,赞叹道:“你这脑袋瓜怎么长的呀,就是机灵、好使!”

颜汐呵呵呵,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智慧,在现代就汇聚成了各种商家套路啊。

两人心情愉快地来到镇东,在路人指点下,找到收摊位费的地方,里面坐了几个男子。

上首一个年纪约莫五十来岁,一把山羊胡子,看到两人进来,询问似地看向右手边站着的人,看那人点头,他笑着问道,“这位大娘和小兄弟是来交摊位费的?我是本镇的里正,我姓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