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她腰缠万贯+番外(535)

作者: 清茶煮酒 阅读记录

最惨的是阁老们派出的管事,让他们来买特产,一个个没下手买,忙着吃呢。五位管事互相认识,正讨论哪种特产好吃、怎么排队能吃到更多东西时,一抬头,看到自家老爷也来了。

他们可不敢像那些堂官小吏们,几人赶紧过来行礼。

阁老们看了几眼,各自带了自家管事先问话:“花了多少银子?”

“老爷,这儿的东西真是实惠,小的一两银子没到就买了这么一大包。”一个管事举起手中一大包东西,赶忙邀功。

“荒谬!怎么才买这么点?”

“老爷,这儿东西便宜啊……”那管事傻眼了,这年头精打细算也是错了?

“选贵的买,选多的买。银子若不够,回府去找夫人支取,就说我说的……”这位阁老沉吟片刻,“别少于一千两!”

刚刚吃得开心的管事,感觉胸口一闷,头就大了。几文钱的羊肉串,几十文的干果,一千两得用车装回去吧?

他这边正抓耳挠腮,就听到店铺里,已经传来吆喝声:

“人参,那支人参给我包起来……”

“鹿茸,选最好最贵的……”

贵的在店铺里啊!

那管事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一边往店里挤一边抓住一个伙计大叫,“你们店里最贵的是什么?”

五位阁老在自家管事的吆喝声中,看到一个大内侍卫正守在店铺楼梯口,拿出腰牌示意后,放心地踩着楼梯往上面去。

丁显带人往隔间送东西时,就看到隔间门口多了五个人,他刚想赶人,边上一个伙计过来,小声告诉他这五位都是阁老。

原来是阁老们啊。

丁显这些辽州官员们,对京中官员没啥好感,自家大人累死累活在辽州干活,这群人呢?这群人正弹劾自家大人贪污受贿、鱼肉百姓!

就连现在,他们站在这隔间外面,看着自己手中这些东西,不也是不以为然的样子?

其实,也不能冤枉阁老们眼光高。阁老们日理万机,是真的看不上眼辽州拉来这些东西,什么肉串、瓜子……才多少钱?内阁中他们手中的笔一点,出去的银子就数以万计,这几文钱、几钱银,谁会看在眼里?

圣上为了这些许银钱的特产离宫,对刘衡的恩宠未免太大了。这其中,又以陈次辅的心思最为复杂。

他嫡亲的孙子陈有福,如今也在外放为官。明年地方官员考绩之后,必定会有一批人调回京城当京官。

京官虽多,但是能说得上话的职位就那么几个。六部里,有两位侍郎要致仕了,最好的就是户部侍郎那位置。陈有福这两年考绩上上等,但是他所在的抚州,地方一向平稳,就没有刘衡管理的辽州看着出彩。圣上若是觉得刘衡在地方民生上抓得好,那户部侍郎也许就是他的了……如何才能逼刘衡放弃这位置?

等到卫城吃好,一走出来,就看到五位阁老木桩一样守门口。

“公子,此处鱼龙混杂,还是尽早回宫吧。”高首辅赶紧劝谏。

“朕是得回宫了。”卫城看楼下店铺里一片抢购的热闹情形,满意了,又问丁显道,“一直都说辽州穷困,如今看辽州特产丰盛,百姓们日子好过了吧?”

第404章 君前夸贤臣

“回禀圣上,辽州百姓穷困久矣,幸得圣上天恩,派了刘知州在辽州为知州,如今百姓们的日子好过多了。刘大人在任上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为了修路造渠,夫人将自己的嫁妆银子都贴补了出来……”

高首辅咳了一声,提醒丁显莫要太啰嗦,圣上就问了一句,这辽州的小官怎么扯出这一大篇话?

丁显只当没听到高首辅的暗示,继续侃侃而谈,自从朝廷派了官员来查刘知州贪腐后,丁显就一直想为刘知州抱屈含冤。如今好不容易有了面圣机会,他得帮刘知州喊冤。

“圣上,辽州不像京城,一些地方的路,车马难行,只能靠脚走。刘知州一年到头,鞋底都磨穿七八双……”

京城的高官大员守在城里享福,真的贪官污吏吃香的喝辣的,可刘知州呢?一年到头不停歇,春天跟着百姓们下地播种过,秋天在田里拾麦穗称粮食,河堤上抬过石头,山路上拉过马车,这样的好官,凭什么被查呢?

百姓们淳朴老实见识少,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没出过远门,再好的东西也只能被商贾们低价收购;刘知州为了让百姓们日子好过点,一个县一个县去看,一年到头府衙都待不了几天,不是泡在田间地头就是待在各县查访;和亭县饱受蛮夷侵扰土地贫瘠,连卖苦力都找不到地方,幸好夫人在那里开办马车、牛场、羊场,让百姓们能靠劳作赚工钱养家;康平的百姓一年到头只会地里刨食,夫人教他们学了炒制炒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