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地府建桃源(79)

作者:玲欢 阅读记录

公元14年:缘边大饥,人相食。《汉书 王莽传中》

公元22年:大旱,关东人相食。《汉书 王莽传下》

地皇三年(23年)2月,「是月,赤眉杀太师艺仲景尚。关东人相食。」《汉书》卷99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9月,「赤眉遂烧长安宫市里,害更始。民饥饿相食,死者数十万,长安为虚,城中无人行。」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关中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

第40章 种下情缘

自从建武帝幸临洛阳,这城里的外来人口一下子增加许多,免不了发生些摩擦争执,或偷鸡摸狗之事,所以常有逻吏巡在几处主要的大道上。所幸在天下太平的期许中,百姓有了新盼头,基本上都老老实实忙着打理自家的小日子。

上东门大街,三位逻吏踏着慢悠悠的步子左顾右盼,路经商铺时,有些通情的店家会招呼他们,悄悄地奉上小心意,逻吏也不推辞,客套几句后笑呵呵地接了往怀里揣。

他们边走边唠嗑,领头那位将刚得来的蜜饯分与其他人,正吃得吧唧吧唧,就见一女子风急火燎地从街沿跑过,在不远处顿住脚步,随即贼头贼脑地跟着什么人。

"走,去瞧瞧。" 逻吏间使了个眼色。

他们尾随查探,细看之际还了得! 那女子身形婀娜曼妙,即便裹在褐色不显眼的衣裳中,也透出玲珑诱人的曲线,走起路来不似寻常女子那般循规蹈矩,活泼得别有风情。她梳了一头乌黑油亮的小辫子,一会儿缓步张望,一会儿站住扭腰,似乎正自个儿掂量犹豫。

逻吏们兴致勃勃地互瞧两眼,心领神会地齐步上前:"这位姑娘,请稍等。"

那女子转过身来,啊地惊讶一声,没料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看见她时,领头那位囫囵吞下含在嘴里的蜜饯,结巴起来:"姑,姑娘,你你,你是不是迷路了?"

另位咽着口水,拍拍胸脯道:"洛阳城咱们哥几位熟悉得很,再偏僻的小巷都能叫得出名字。"

"是啊是啊,你住哪里?"

苗苗见他们快流出哈喇子般的笑容,皱起眉头,刚想教训一番,思及自己的事情赶紧回望,跟踪的那位正在拐往另条路,她急得跳脚道:"迷路个头啊! 我在追踪一位有缘人!"

瞧着她匆忙远去的身影,逻吏们大眼瞪小眼,回神后彼此打趣:"有缘人?那一定是情郎喽。"

"唉唉,这般的美人儿……"

"唉什么唉,回去寻你自家婆娘! 瞎灯黑火时抱起来不都一回事吗!"

这会儿,苗苗已疾速地重新瞄住了那位青衣公子,干脆施个定踪法诀,不能让人走丢了!

她悄悄跟随,最纳闷的是,为何相陵说此人是位女子?不过相陵那家伙平常喜欢胡说八道捉弄人,也不能全信他呀! 苗苗心里嘀咕着,万分好奇地想凑近了瞧瞧。

却在思量间,不知不觉地靠近,蓦然望见那位转身看向她。

参天的银杏树下,碧云天,光蝶儿漫天飞,落地化成黄金毯。那人伫立在如画风景中,不言不语地注视她。

苗苗倏然也站得笔直。唉唉,该说什么呢,她本就性急耐不住,抢先开口道:"我是来道谢的。" 自觉这话挺奇怪,又补了一句,"你们还记得我吗?刚才在上东门大街……"

"当然记得! 不守礼仪的女子可不多见,你跟踪我们至府邸,就是为了道谢吗?还是另有所图?" 小童狐疑地瞪向苗苗,替主子回道,深觉这位陌生女子虽然模样好看,可一会儿冒冒失失,一会儿鬼鬼祟祟,不像正经人家的。

"阿春,不能苛刻。" 青衣公子虽是责备,但语气温和。

苗苗竖起耳朵,将此人的音符一字不拉地纳入脑海里细致品味,真的,可能是位女子…… 她靠近几步,神情激动地抬头打量眼前人。

"我们,认识吗?" 八风不动的青衣人被她看红了脸。

"认识。" 苗苗朝她露齿一笑,眨了眨眼睛,说道,"刚才我们在街上遇见过呀。"

青衣人抿起唇,不知眼前这位究竟是古灵精怪,还是不谙常规的傻姑娘?

"我叫,陈苗苗。" 苗苗主动出击,心里十分讨厌这个别人家的姓,自己的"九泉"多气派! 可这陈姓是上邪无绝硬加给大家的,说在人界,他们得装作近亲远亲一家人,以免招人耳目。

"陈姑娘,幸会。" 这人的声音很独特,介于男子的浑厚与女子的清脆,好听极了。

"哎呀呀!" 苗苗语调甜馨,解释道,"我不喜欢别人唤我的姓,要不,你就唤我苗苗吧。"

"苗苗?好听。我也更喜欢别人唤我的名,柳云。"

柳云的笑容间挽出几许隽秀,不仅仅是声音,这种不辨男女的气质,竟使得苗苗心慌地后退两步,傻不愣登地冒出一句:"我记住了,也知道你住哪里了,明早我来找你玩!"

上一篇:真仙自救指南 下一篇:绝色祖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