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地府建桃源(97)

作者:玲欢 阅读记录

就在此时,她被上邪相陵牵着离开人群,走入一条小巷。眼前人一个冲动,将她抵在墙边。

灵长欢极为羞赧,缓缓抬头,看见上邪相陵目光痴迷,一动不动地凝望自己,对视间,他俯身凑近了些,气息炙热,呼在脸上,他更近了些,此刻,他们几乎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和血液的沸腾之音。

"我想……" 上邪相陵的唇贴过来。

"不要在此……" 灵长欢忽觉口干舌燥,哑着声音道。

随即破例地,她用了迅移法决,霎时,两人在洛阳城外的山头立定。

上邪相陵将灯笼往地面一抛,双手抓住她的臂膀。

"啊,小兔灯笼……"

灵长欢想弯腰去捡,却被眼前人抱住。

"别管那破灯笼。" 上邪相陵再也克制不住,将她搂入怀里,手指急不可耐地游离在她背部。

灵长欢气息絮乱,愈加强烈地体验到那种无法抵御的,奇妙的感觉,差点吟出音,咬唇道:"这兔子,圆滚滚的好可爱,别摔坏了。"

"有我可爱吗?"

上邪相陵很少见她说傻话,蓦然有些分神,问出一句更傻气的话。

"差不多。" 灵长欢将脸埋在那人怀里,淡味的紫藤花香洇入鼻间,更令她心魂恍惚。

她全然没了平常的淡定大气,此刻只会说些傻话,娇气话。

上邪相陵的手在她背上画出一颗诺大的心:"你明白我的心意了吗?" 双手从上往下,直到搂向她的腰际,盈盈一握。

灵长欢按捺不住,吟了一声,抬眼看向他,朱唇轻启,清眸秋水盈动。

"相陵,你的心意,我要听你说。"

这一望,令上邪相陵彻底神魂飘然,他低头吻上她的唇,生怕是做梦,她会忽然消失。

起初灵长欢没有回应,只是不住地身颤,渐渐地,唇齿间那股温暖湿润,甜蜜蜜的滋味儿,令她感觉自己的身体正在融化,只留下心跳,砰砰,砰砰,双手也不由自主地环上他的背,生怕他会忽然消失。

此刻,远处的洛阳城,置于灿烂的夜空下,明若星河,为有情人见证一世深情。

她与他气息交缠,听他说道。

"长欢,我要与你终生相守……"

"哪怕,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也绝不分离。"

--------------------

* 2月14日情人节,恰巧写到洛阳灯会,借此让长欢与相陵,以及其他有情人得以告白。

.

* 关于开篇梅花描述,化自两首诗。

唐代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元代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

下面这首是笔者与长欢自作。

"素手栽花半生去,再抬头,花满源。他日逢君处,还在那当年紫藤花下。沐一身清风朗朗,只道寻常好风光。"

此诗有寓意,在第四卷 时会再现。

.

* 文里的洛阳元宵灯会因故事需要,与史料记载有差异。

* 洛阳宫灯相传是刘秀定都洛阳后,在宫廷中张灯结彩,悬挂宫灯以示庆祝,后来宫灯的做法流传至民间,“宫灯”由此产生。

* 关于元宵灯会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有专家说是唐代,有的说源自汉代。(西汉)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东汉) 汉明帝兴起元宵灯会。汉明帝即是刘秀与阴丽华的孩子!

信息节选摘录 :“在1983年9月出版的《中国年节》中,“汉文帝是周勃勘平‘诸吕之乱’以后上台的。勘平之日是正月十五。每逢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夜’在古语中又叫‘宵’,于是,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不过,当时还没有放灯习俗。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了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教的尊敬。这是元宵节放灯的起源。”

.

* 辛弃疾在《元夕》里生动呈现出宋代时的,灯火通明的元宵灯会之夜。文里有化用。

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许多人将这首看成爱情诗词。王国维先生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即最高境界,是从分析辛弃疾当时的处境与心态而客观陈述。

我是俗人,更喜欢将此当成爱情之作。

上一篇:真仙自救指南 下一篇:绝色祖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