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偶像,站姐打造(40)

作者:草莓珍珠蛋糕 阅读记录

目瞪口呆的实习生:……

简直神了,她们真的放弃宏业选择华安了!

凌安妮和那边沟通愉快,很快就定好了初步合作意向,准备过几天签署正式合同。

就先请个咨询律师,再慢慢把法务部门的框架搭起来吧。

实习生一脸崇拜:“您是怎么做到的?”

凌安妮:“如你所见,其实我什么都没做。”

宏业把她们当工具,而华安是真心实意想拍好这部剧,和莫北初【质量为先】的需求是一致的。

当某个环境的某平均值已经低得突破下限,只要她做到“正常”,就已经是碾压他人的“优秀”。

这是遵守规矩的奖励。

但即使她是受益者,凌安妮还是希望,获得奖励的门槛能被抬得越来越高。

**

这部校园情景喜剧,最终在咖啡厅里被命名为《七中的故事》。

其实韦冬冬第一个提的名字是《盛夏光年》,被莫北初以名字太过文艺,与故事风格不搭为由无情拒绝。

导演和编剧为了剧名争执不休,最后竟然是凌安妮给出了相关意见……情景喜剧嘛,简单直白接地气最佳!

好吧,导演和编剧迅速达成共识,给钱的人说了算。

凌安妮:?

凌安妮:……

好像有哪里不对,她们不就是因为不想让投资人插手,才同意和她合作的么?

莫北初解释:“得分情况,并不是一刀切拒绝任何提议。”

“我和冬冬都认为,创作是持续性的进步过程,吸纳他人的有效意见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灵感。尤其是走网剧渠道,在市场更加下沉,受众群体的构成更复杂的情况下,我们渴望更多元化的思维碰撞。”

哦,就是大家一起想办法呗。

凌·场面人·安妮:“我非常理解莫导和韦编的想法,对创作者来说,需要的输入是全方面多维度的。演员要真听真看真感受,对于二位来说,也是如此。”

“没错。”韦冬冬点头,“虽然你俩都在说废话,但这是莫北初最喜欢的流程。”

凌安妮:……

莫北初:……

凌安妮赶紧叫来服务员加单,结束这尴尬的局面。

业内都说韦冬冬特别耿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不过比起某些一句话藏三个坑的人来说,凌安妮还是更愿意和韦冬冬打交道。从莫北初和她相处的方式就能看出,只要她们不觉得尴尬——

韦冬冬更不可能尴尬,她们就能继续谈笑风生了!(真的.jpg)

今天不是正式签合同,只是针对一些大方向的问题进行讨论。

《七中的故事》定了三十六集,剧情还算紧凑,时间线从高一到高二,没有高三。

韦冬冬说,如果想要尽可能贴合现实校园,高三是和欢乐喜剧绝缘的地方。绕不过的模拟考,让一切欢声笑语都变得格外刺眼。

拍得轻佻,对每一个在高三奋斗过的学生不尊重;拍得太沉重,又不太像是喜剧。

连最佳编剧韦冬冬都直言,这不是她目前的水平能写的东西,干脆就不写了。

凌安妮很惊讶——她不是惊讶于韦冬冬写不了,而是她竟然这么直接地承认了。

“韦编对自己的作品很负责啊。”她真心实意感叹了一句,“不像某些编剧,什么都敢写。”

包括但不限于推理、刑侦、司法、医学等等专业领域,只要有热度,没有什么是内娱编剧不能写的题材。

你说专业度不够,情节有bug甚至狗屁不通?那有什么关系,反正观众看的是主角谈恋爱嘛。

能翻出几部精品,真的得大浪淘沙,非常难得。

有韦冬冬这样的态度在,凌安妮对《七中的故事》的信任度是咔咔咔猛涨。接下来谈到的选角问题,她也表示百分百相信莫北初和韦冬冬的眼光。

别的不说,韦冬冬之前的作品票房是不怎么样,但里面的每个角色都是贴脸的。不至于人人都是“量身打造”,但也绝对没有看着就出戏的选角。

既然人家会选,就交给别人选吧。凌安妮的眼光是不错,但编剧才是最了解剧本的人。

不过她还是表示:“我公司有一位演员,想要推荐他参与试镜。你们这边按正常流程来就好。”

意思就是不需要特殊照顾,凭实力拿角色。

——只是在不分伯仲的时候,可以稍微优先考虑一下。

这点人情世故,莫北初还是懂的。她也相信以凌特助的专业水准,能推荐过来的演员肯定是合适的。

三个女生交谈甚欢,聊完工作上的事,又聊起兴趣爱好和私人生活。凌安妮还拉个三人小群,进一步加深好朋友之间的感情。

这不是塑料的友情,是真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