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107)

作者: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说罢又叫来儿子大勇,“你在这里给我看好了他们,谁都不准轻举妄动。回头惹出什么事儿来,我唯你是问。”

罗大勇连忙点头应下,罗里正叫了杜蘅来商量对策,又从村民中挑了几个年轻力壮的跟着去了。

黄石滩的人见他们过来也并不惊慌,埋头一铁锹接着一铁锹往沟渠里填土。

罗里正也认出为首的那人叫做王兴,是黄石滩老王家最新一代的族长。

王家在黄石滩是个大族,族里人一向很齐心,都唯这位族长马首是瞻。

罗里正看着村民们冒雨挖出来的沟渠被那些人一点一点被填平,按捺住胸中翻涌的怒气,尽可能平心静气同他们沟通。

“王老弟到我们白水村来也不知会我这个里正一声,就擅自动我们村挖出来的沟渠,不知是什么原因?”

王兴停下手里动作,一脚踩在铁锹上,抬头看向他,冷笑道:“罗大哥,你们白水村修这条沟渠的时候可有想过这雨水顺着沟渠排到我们黄石滩会怎么样?”

罗里正沉下脸来,厉声道:“自古以来水往低处流,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事情。上游的上河村、下河村几个村子的水难道就不会打我们白水村的河边过吗?”

“你要是真为你们村里人着想就应该听了我们的劝告,早些带着人挖通沟渠,让这地里的积水都早些排出去。”

王兴笑了笑,指着脚底下的土地道:“你们动别的地方我们管不着,可这块地儿是荒地,既不属于你们白水村也不属于我们黄石滩,你们挖你们的我们埋我们的。大家伙儿谁也管不着谁?”

罗里正见这人是块儿切不动、煮不熟、嚼不烂的滚刀肉,气得牙痒痒,偏偏这个王兴说的又是事实,他没办法反驳。

就在两方对峙,争执不下之时,杜蘅带着人从下游回来了。

他上前一步先同罗里正说明了情况,然后对黄石村的人道:“诸位叔伯长辈,方才晚辈已经去你们村里了解到了沿岸的受灾情况。诸位能否听我说完再决定要不要继续填?”

黄石滩涂的人闻言纷纷犹豫着望向自己的领头人,王兴摆了摆手,示意他们暂且停下。

杜蘅恭恭敬敬朝他们拱手一礼道:“根据往年涨洪水的受灾情况来看,咱们白水村和你们黄石滩都处于河流的下游位置,往往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众人纷纷点头,又听他道:“就拿六年前那一场大洪水来说,当时我们这几个村都遭受了严重的内涝,导致田地里颗粒无收,洪灾后物价暴涨,百姓们靠着吃野菜、嚼树根,更有甚者卖儿卖女才得以勉强度过荒年。”

村民们纷纷沉默了,忆起往昔的艰难都不禁眼眶发酸。

杜蘅又道:“这就是为何今年我们村里会号召大家伙儿一块开疏通沟渠,趁早将田地里的积水排出去。”

黄石滩的人闻言忍不住问道:“你们白水村开了沟渠保住了地里的粮食,那我们黄石村沿岸的地都被你们上游排下来的洪水淹没了,村民们颗粒无收,到时又该找谁说理去?”

罗里正听得忍不住直皱眉,又听见杜蘅耐心同他们解释道:“黄石滩地势低洼,的确容易受灾,但自古以来治理洪水讲究的是一个堵不如疏。”

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指着上游的方向。

“若是上游从一开始堵住水流不让雨水趁早排出去,到时候水满则溢,所有的积水一股脑地冲向下游,下游只会遭受更严重的灾情,不光是田地,就连房屋、人命都将受到威胁。”

这一席话让黄石滩的人听得纷纷沉默不言,罗里正更是听得心潮澎湃。

半晌才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艰难地开口问道:“那按照你的意思,我们这些住在下游的左右都要受灾?就没什么法子了是吧?”

杜蘅看向说话的老人道:“这位老伯,据晚辈所知,近几年来朝廷十分看重灾后治理,有明文规定,受了灾的村庄可以向所属的县市上报灾情,朝廷会派人下来实地勘察,整理真实的受灾情况,给予大家粮食补贴或是适当减免税收来弥补对大家造成的损失。”

那老者将信将疑地望向杜蘅道:“小后生,你说的可是真的?自古以来多的是鱼肉百姓的贪官,朝廷真的会管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死活吗?”

杜蘅沉默着望向黑沉沉的天际,凝视着那穿透云层的微弱亮光,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

“百姓的生死便是天下的兴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生多艰,晚辈相信朝廷一定不会置之不理。”

“好,好一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阁下可是白水村的杜相公?”

众人闻言纷纷回过头去,就看见五六个穿着缁衣皂袍的官差牵着马从雨幕中走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