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112)

作者: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别忘了给喜钱!”

杜蘅点点头,还来不及多说什么,就被罗里正拉出了人群。

宋宁隔着人群远远地看着,罗里正上前同那官差说了些什么。

官差们停了鼓乐,从马上下来,将一份大红的喜报恭恭敬敬地递到杜衡手中。

村民们纷纷踮着脚朝里正那头张望,里正回头看向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笑得见牙不见眼:“咱们村出秀才公了,大郎考中秀才了!今个儿晚上摆酒席,大家伙儿都来!”

村里的妇人们簇拥着宋宁母女三个往前走。

“哎哟,恭喜恭喜。大郎他娘啊,你这苦日子总算是熬出头了。”

“三娘啊,还是你有福,年纪轻轻的就成了秀才娘子啰。”

“哎哟,今日这水碓才建成,这喜报又下来了,今儿可真是个黄道吉日!”

……

宋宁立在人群中,听着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隔着人群远远地望一眼被人群簇拥着少年郎,见他也在看自己,心里似浸了蜜一般甜滋滋的。

孟氏一直觉得有些不真实,抓着女儿的胳膊,问道:“真考中了?娘不会是在做梦吧?”

乐娘无奈地点点头,“娘,哥哥真考中了,还是廪生呢,往后就可以领朝廷的米粮了。”

所谓一家有喜百家帮,杜家出了这么一位年轻的秀才公,可谓是前途无量。

妇人们聚在一起杀鸡宰羊,说说笑笑置办着晚上的酒席。

男人们坐在院子里抽着旱烟,谈天说地。

孩子们成了脱了缰的野马,三五成群地凑在一处打闹嬉戏。

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就像是自家有了喜事一般。

黄石滩的王兴也带着人过来送了二十斤猪肉,二十斤鲤鱼,二十斤新米,二十斤蔬菜瓜果上门恭贺。

“若不是当日小杜相公一席话将我这个糊里糊涂的老头子唤醒,还不知今年村里要遭多大的灾。小杜相公如今便中了秀才,今后再中举人,为官做宰,也一定能做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拉着杜蘅入席。

又过了两日,县上来了人嘉奖了罗里正、杜蘅和白水村村民在这次大暴雨中的表现,同时也对宋宁设计水碓的事儿进行了褒奖。

宋宁得了朝廷发下来的一百两银子,县上派了木工到村里来参观学习,准备将水碓推广到其他乡镇。

不久之后,这件事儿便在整个县上传开了。

一时之间十里八乡的人都在议论白水村人杰地灵,关于宋宁的传言大有要盖过杜蘅的趋势。

最高兴的莫过于朱掌柜,他趁热打铁,连夜叫人赶制了一块儿显眼的金字招牌,将白水村宋三娘的名头打了出去。

还真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这位宋三娘的真容,人是没见到,酱菜和咸鸭蛋倒是卖出去不少。

朱掌柜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进账笑得合不拢嘴,连看对面几条街的对家都顺眼了不少。

宋宁这一头荷包鼓起来了,人也跟着忙起来。

家里既要忙着翻晒粮食,又要忙着喂养鸡鸭,还时不时要招待一些从十里八乡过来找杜蘅讨教学问的人。

同时朱掌柜那头派人到府城将从南洋来的辣椒取了回来,她还要赶在这个风头上推出新品。

好在有刘慧娘帮忙,宋宁也能腾出时间花心思琢磨新口味的酱菜。

期间葛氏两口子带着一家老小上门儿给姑爷家道喜。

这还是两家结亲后,葛氏头一回上亲家门儿,村里人听说葛氏从前看不上杜家,对杜家姑爷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都等着看葛氏如今在孟氏面前抬不起头。

当他们看着葛氏和孟氏其乐融融地从地里摘菜回来,一同出现在村口,还笑吟吟地跟乡亲们打招呼,心知没得热闹看了,都提着竹篮、牵着娃各回各家去了。

葛氏见闺女脚不沾地地忙进忙出,大手一挥,打发儿子、儿媳齐上阵,只花了半日工夫就帮宋宁将一亩地的高粱给收割完了。

姚氏的肚子如今已经开始显怀了,她虽做不了重活儿,也帮着小姑子一块儿收拾菜蔬、喂鸡喂鸭。

晚上一家人吃完饭,坐在院儿里吃着瓜果乘着凉,宋宁跟家里人讲起种高粱的好处,将自己选出来的种子分了一半儿给他们带回去。

“等来年开了春咱们家河滩边上那几块地也能种上,回头等我琢磨出酿酒的方子再告诉你们。”

“诶,好。”

宋贤、葛氏都很高兴,这一趟过来亲眼瞧见杜家日子好了,小两口的感情也跟蜜里调油似的,他们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

第54章 小偷

=====================

这日宋宁和婆婆从镇上回来,路过村口大榕树下,遇见一群妇人围一起说闲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