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138)

作者: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做炸鸡首先要选取新鲜的鸡肉,既不能太肥又不能太瘦。最关键的一步是腌制,除了盐和姜、糖这些基础的调料,还有这个我自制五香粉,再倒入牛乳浸泡。”

“等到浸泡入味儿再裹上淀粉和面粉,油温六成热,经过两次复炸,直到表皮变得金黄酥脆,再捞起来控油。最后,还要加上咱们朱记的独门酱汁就好了。”

宋宁一边演示,一边为他讲解,做好了又将东西推到他面前。

“来,你试试!”

周文点头,挽起袖子洗干净手,一丝不苟地尝试起来。

宋宁意外地发现,这人嘴笨,动手能力却很强,再加上做什么事儿都很认真,这让她很满意。

约莫半个月时间过去,周文还是那个寡言少语的周文,也常常因为妇人们的三言两语闹个大红脸,只是日复一日默默把手里的事儿做好,从未有过一丝怨言。

翠娘一得了空就过来偷偷看他,被宋宁抓了个正着。

“要不,我同掌柜的打声招呼,将你要过来,这样,你也不用偷偷躲在角落里看。”

翠娘嗔怪地瞪她一眼,“你再胡说,我……”

宋宁拍了拍她的肩道:“男未婚女未嫁,相互爱慕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只是……你俩既然情投意合,准备什么时候捅破这层窗户纸呢?”

翠娘望了一眼周文的方向,无奈地摇摇头。

傍晚杜蘅从府学回来,特意到朱记等宋宁一块回家,顺带着说起府学里的一些事情。

“从明日开始休沐日我都要去徐家讲学,若是不能及时赶回来,就让娘接你回家。”

宋宁忍不住好奇道:“徐家?哪个徐家?”

杜蘅笑了笑:“城南徐家。”

宋宁睁大了眼睛,诧异道:“就是那个在府城号称与汪家、赵家三分财富的徐家?”

他们来府城这些时日,也没少听说过关于府城大户人家的传说。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这三大家族,其中汪家经营着府城最大的钱庄,名下还有酒楼、客栈、当铺等产业。

如今汪家姑娘又成了知府夫人,可以说是既富且贵。

赵家祖上本是诗书世家,到了最近几代却没能出一个读书苗子,据说赵家老太爷无奈之下才做起来盐粮买卖。

谁知无心插柳柳成荫,经过几代人苦心经营,如今也已经是府城最大的盐商。

再说这个徐家,徐家本是外来的客商,在本地落地生根后靠着买卖珠宝首饰、古董字画发家,如今府城三成以上的首饰铺子和古董铺子都是徐家的产业。

由此可见,这个城南徐家也是一等一的富贵。

翌日一早,杜蘅按照约定时间到徐家给两位小公子上课。

徐家的刘管事恭恭敬敬将他领到西苑的一间小书房里,又命人捧了上好的茶水点心来招待他。

“杜先生,稍等片刻,老奴这就派人去看看两位小公子过来了没。”

杜蘅点头道谢,独自坐在书房里静静等待,谁知等了约莫一个时辰还迟迟不见学生过来。

临近中午的时候,外头下人过来禀报道:“刘管事叫小人过来传老夫人话,请先生到寿安堂用饭。”

徐家老夫人已经年逾古稀,通身富贵,满头银发,面容和蔼,却是徐家实打实的当家主母。

她坐在铺着厚厚狐狸毛的软榻上,含笑打量着新来的这位先生。

“老身听说杜先生是耕读出身,年纪轻轻便考中了廪生,实在是难得!”

杜蘅欠身还礼,“老夫人谬赞了。”

老夫人又同他闲聊了几句,问起家中父母,可曾婚配等情况。

杜蘅皆是一一如实答了,老夫人见他相貌出众,年纪轻轻,行为举止却很是稳重,便打消了原先的顾虑,心里很是满意。

“让先生见笑了,我家中本也有族学,只是我这两个孙儿,小六身子太弱,小七性子顽劣,都不适合跟着族中兄弟们放在一处读书,这才请林院长找了先生前来教导。”

杜蘅点点头,答道:“承蒙先生和老夫人信任,晚辈本该竭尽所能以报知遇之恩,只是不知为何迟迟不见两位小公子现身?”

徐老夫人忍不住掩口笑道:“这个小六准是老毛病又犯了,乳母也舍不得他劳累,故而迟了。小七嘛,大概又偷偷溜到那个角落里玩儿去了。稍后,我让人去瞧瞧,过了晌午定会将人带到先生面前。”

杜蘅再次谢过老夫人,面露惭愧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晚辈来了这大半日,却什么都没做,心中实在愧疚。”

徐老夫人摆手笑道:“先生不必自责,时间长了你便知道了。”

临了,老夫人让刘管事取了一套上等的笔墨纸砚送给杜蘅当做见面礼,又让下人带着他去外间用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