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142)

作者: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徐四爷沉吟良久后道:“令堂着实令人敬佩,想必杜先生也应该懂得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我这两个儿子自幼便与家里兄弟不同,他们同胞出生,家人对他们格外纵容了些,直纵得一个体弱,一个太顽劣,到头来都耽误了学业。”

杜蘅有些不赞同地道:“六郎虽天生体弱,只要稍加锻炼,相信一定会有所改善。七郎性子活泼,聪明伶俐,只要正确引导也能成器。”

徐四爷闻言,忍不住笑道:“先生不必为他们开脱,小聪明罢了。再过一个多月两个孩子就要满七岁了,家中其他子侄六岁启蒙,最迟七岁就入族学了。”

“以徐某拙见,眼下先生教他们多识些字,再加以规矩框束才是正理。您觉得呢?”

徐四爷是个典型的严父,徐家又世代商贾出身,自然比一般人家更期待儿孙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出身。

杜蘅表示理解,“您说得对,但此事还急不来。自古以来,揠苗助长恐伤及根本,杜某自当尽心竭力,教导好两位小公子。”

晚上杜蘅回到家中见母亲正在堂屋里缝制冬衣,乐娘在一旁帮忙穿针引线,宋宁坐在灯下一边看账,一边同母亲闲聊家常。

“再过些时日就要立冬了,今儿我和你伍婶去买了几匹细布,你们都挑挑自己喜欢哪一种样式,娘都学着做做。”

“诶,您挑的料子都好看。咦,相公,你回来了!”

孟氏放下针线,起身看向儿子道:“回来啦,吃过饭了吗?”

杜蘅点头,视线在宋宁脸上划过,最后又看向母亲道:“徐家老爷留了饭,娘,别做久了,仔细眼睛。我先回屋了。”

宋宁收起账册跟了上去,“相公,徐家那边还顺利吗?”

杜蘅停下脚步等她,“徐四爷希望两位小公子能尽快赶上家里其他兄弟,但我以为此事还急不得。”

宋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听他说起徐家两位小公子的具体情况。

“我前些日子做了一套识字的拼图,正面是一幅画,反面是《三字经》。一块拼图上刻着一个字,看起来零碎,但只要对照着《三字经》的内容就能很快将画拼出来。”

宋宁翻出拼图,为他演示了一遍拼图的用法。

杜蘅很快就明白了她的想法,也觉得她这个法子做实巧妙。

“怎么突然想到做这个?”

宋宁放下拼图在他身边坐下。

“前些日子我收到家里的信,大嫂说小满、小福如今很爱去村里老夫子家玩儿,学了满口不伦不类的之乎者也回去,准备开了春儿送他们去蒙学试试。”

“然后我就想到了做这个拼图,这一套就先送给徐家两位小公子,回头我再做一套便好。”

杜蘅拉起她的手指放在灯下仔细看了看,察觉到食指长出了一层薄茧。

“刻这个很辛苦吧?回头我帮你做。”

宋宁诧异地摊开手掌放到眼前看了看,“长茧子了吗?摸起来是不是很粗糙?看来,回头还得做一罐润肤露用用。”

说着又捧起床头的铜镜往脸上照了照,“最近忙过了头,一不留神这里都已经长出小细纹来了。”

杜蘅有些好笑地看着她捧着镜子左看右看,忍不住问道:“在什么地方?我看看。”

宋宁凑到他面前,一脸认真地指着眼角道:“这里这里,看见了吗?”

杜蘅收起笑意,捧过她的脸仔细看了看,只看见了一双眼波流转的眸和红润润的唇瓣,闻到她身上沁人心脾的馨香。

指尖不由自主地擦过她柔软的唇角,想到那个一触即分的吻,忍不住心中一荡,低头吻了上去。

宋宁脑子里有些懵懵的,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睫毛却止不住地颤个不停,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他离开她的唇,才重新找回了呼吸。

“你……”她的双颊滚烫,想找个话题。

“嗯……”他轻轻揉了揉她的发顶,胡乱地答着话。

立冬那日,天气比以往更冷了一些,门外寒风一阵一阵地刮过来,树上枝叶凋零,路上行人纷纷裹紧了身上的夹衣。

宋宁与钱掌柜商议在立冬之日推出四物汤和羊肉锅两道食补的新菜式。

所谓四物汤,即在传统的鸡汤里加入白芍、当归、地黄、川芎四味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补气益血的功效,对妇人更是有益。

羊肉锅选取新鲜的羊脊骨熬制汤底,加入了红枣、枸杞、陈皮等滋补药材,鲜香味美,营养丰富。

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一碗热汤下肚,令人四肢具暖,通体舒畅。

时人推崇养身之道,这两道药膳一经推出,便受到了顾客们的欢迎。

午后,一辆豪华宽大的马车停在了朱记门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