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37)

作者: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宋宁见她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真怕她下一秒就哭出来了,忙应道:“好好好,你量力而行,别勉强自己。”

--------------------

第18章 眼馋

=====================

接下来的几日,家里的男人们都在甘蔗地里忙着收割,女人们在家里熬糖。

宋宁叫上葛氏一起抽空去了一趟张木匠家里,把自己画的红糖模具交给木匠看。

“张叔,就跟做月饼的印花模具差不多,您看看我画的这图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

张木匠盯着那张古怪的图纸道:“经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明白了。只是你这图上的印花瞧着眼生得很,我还要好好琢磨琢磨……”

葛氏一听,叉腰冷笑道:“我说张老头,你少给我拿腔拿调了的,这东西我们忙着用呢。你就说能不能做?多久能做好?”

张木匠嘿嘿干笑两声道:“能做、能做,没说不能做啊。只是……只是我这手上还有别的活儿……”

宋宁这下算是明白了他的意思,笑道:“您先开个价,我和娘再商量商量能不能成。”

张木匠瞥了一眼葛氏,犹豫着伸出五根手指,“这个数?这个数的话老头我三日内赶工做出来。怎么样?”

葛氏踢一脚地上的木头块儿,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

“你这个老不羞的,还真是敢狮子大开口。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你这么心厚,往后还要不要做人了?”

葛氏咬咬牙伸出两个手指道:“不就是几个破木头框框吗?我最多给你这个数,怎么样?两百文,三日后就要,你做就做,不做拉倒!”

说着她一把拉起宋宁的手,作势就要出去,老木匠一咬牙忙道:“成成成,就按你说的这个数。不过,得先交一半儿的定金。”

宋宁笑了笑,又同他讲了一些图纸上的细节,付了定金,约定好三日后来取。

而后宋宁又去找铁匠定做了一款可以快速切甘蔗的铡刀,找宋家姑婆租借了他们家的毛驴和石辇子,有了铡刀和石辇子,在切割和榨汁上就能省下不少力气。

他们家山坡下有差不多半亩地都用来种了甘蔗,宋宁根据这几日熬出的糖粗略地算了下,这半亩地差不多能收割两千五百斤甘蔗,再考虑到榨汁和去皮过程中的损耗,约莫二十斤甘蔗才能熬出一斤糖。

按照这个算下来,这半亩地甘蔗约莫能产出一百二十五斤红糖。

宋宁问过葛氏,如今市面上的红糖大概四十文一斤。

不过如今大多数乡下人觉得糖比肉贵好几倍,寻常是舍不得吃的,也就谁家妇人生产后才舍得买一二斤红糖来补补身子。

这样看来,红糖的主要消费人群应该是那些手里有些闲钱的夫人、小姐。这样的人见过好的东西、对吃的、用的也会比普通人挑剔,所以他们如果能把东西做得更精致一些、讲究一些,会更有优势。

宋宁想到自己过两日就要回杜家了,便把这些道理讲给葛氏和两个嫂嫂听。

“娘,大嫂、二嫂,咱们要想卖个好价钱就必须在糖的成色、口感和外观上都严格把关,偶尔有火候不到的或是做得不好的,咱们宁愿不卖,也不能拿出去以次充好。”

葛氏对女儿的话一向没什么异议,对两个儿媳妇儿耳提面命道:“三娘说的话,你们都给我记清楚了?”

吴氏虽不能完全理解,但也一口答应道:“娘,小妹,我记住了,往后有做得不好的,咱留家里自己吃,也不浪费。”

姚氏也点点头,心里却想得比吴氏更通透。

“小妹,我明白这就跟春来茶庄卖茶叶是一个道理,若是好茶、坏茶掺着卖反而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宋宁赞许地点了点头,她二嫂性子软弱却也心思细腻;大嫂性情爽朗却不爱动脑子;她娘泼辣果敢却有些独断专行。

这婆媳三个凑在一起若是能发挥各自的长处,正好能恰到好处地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之处,就不愁把事情做不好了。

初九那日,宋宁母女两个跟宋平、宋安两兄弟一块儿去镇上赶集。

王记糖铺的小伙计见了葛氏母子几个忙热情地上前招待。

“几位客人这边请,先看看咱们店里新出的糖吗?”

葛氏摆手笑道:“去把你们店的王掌柜叫出来,我有事儿找他商量。”

那小伙计忙转头进去叫了掌柜的出来,从前葛氏就舍得花钱给闺女买零嘴,与这位王掌柜倒也有些相熟。

葛氏直接同他说明来意,叫两个儿子把自己做的红糖给他过了目。

“您瞧瞧,我家这红糖颜色、卖相,哪一点比您这店里卖的糖差了?”

王掌柜捡起一块儿糖饼仔细端详,他还是头一回见到做成元宝样式的红糖,把那糖饼翻过来一看,底下还刻着福、禄、寿这类吉祥字样,抠下一小块儿糖放进嘴里抿了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