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76)

作者: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郭老夫人越瞧越满意,赵老太太越说越起劲儿。

曹氏缩在墙角欲言又止,刘慧娘抿着唇,攥着衣角不吭声。

“慧娘在家吗?”

刘慧娘眼前一亮,抬头一看,瞧见立在院门口的宋宁,也不顾赵老太太眼色将人请了进去。

宋宁进去先同两位老太太打过招呼,然后对曹氏母女两个道:“曹婶儿,我有要紧的事儿要同你和慧娘商量,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曹氏神色慌张,下意识去看赵老太太脸色。

老太太脸色黑沉,在她眼里这个宋家三娘从前就好吃懒做,在村子里的名声不好,如今更是离经叛道,三天两头带着婆婆、小姑子往镇上跑,还学什么男人抛头露面做生意。

老太太一向不待见她,见她来找自家孙女,生怕自家丫头也被她带坏了去,忙板着脸道:“我说大郎媳妇,你没瞧见我家有贵客吗?你就是有天大的事儿也要等到我家待完客再说。”

宋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蹙眉道:“但我的事儿也是十万火急,您看……”

赵老太太淡淡扫了她一眼,料定她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便愈发有些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罢罢罢,你倒说说什么十万火急,我倒要看看有什么事儿是不能当着我老婆子面不能说的。”

宋宁有些为难地望了一眼郭老太太,又看向赵老太太:“您确定要在这里说?”

赵老太太瞪眼,“就在这里说。”

宋宁点点头,从身上摸出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条,当着他们的面儿抖开。

“是这样的,前几日慧娘为了给刘叔请大夫,向我家和方婶儿家各借了二十两银子,可是再过几日我相公就要回来了,您也知道去郡城赶考也要花不少钱呐。我娘不好开口,只能由我这个做儿媳的出面,您看看这银子多久能还上呐?”

二十两银子!对于大户人家来说或许不算什么,对于他们这样地里刨食的庄稼人来说勒紧裤腰带攒上一年也不见得能还得上。

赵老太太不认得字,但见那纸上按着红艳艳的手印儿,当即变了脸色,讪讪朝郭老夫人告了声罪,扯着曹氏母女钻进灶房,低声问道:“她说的可是真的?”

曹氏眼神闪烁,有些心虚地望向女儿。

刘慧娘咬唇:“您也知道我爹这半年非要跟着人做什么药材买卖,被人骗了不少钱。如今他又一病不起,请大夫寻医问药,哪一样不花银子?我跟娘也是没办法……”

赵老太太一听也是急红了眼,连声道:“哎哟,真是冤孽!一家子没一个省心的,这事儿叫郭家的人知道了还怎么了得?”

宋宁余光扫过竖着耳朵偷听的郭家仆妇,故作惊讶道:“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听说慧娘马上就要和郭家结亲了。像郭家那样的大户人家随随便便从指头缝里抖出一点儿都能帮慧娘把这笔账还清了。别说是您,就是铁蛋儿那孩子将来都能跟着姐姐沾光呢!”

那仆妇一听心中越发地鄙夷,转头就将刘家的小算盘报告给郭老夫人听。

郭老夫人一听立刻垮下脸来,冷哼道:“还当他们小门小户的丫头老实本分,这人还没进门就打上我家主意了。又是一个瘫在床上的爹,又是年幼不懂事的弟弟,想来她家是个无底洞,我们郭家哪里能当这个冤大头?”

说罢,她便带着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赵老太太眼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忙追了出去,只是郭家的人明知她打什么主意,哪里还肯听她多说,这门婚事就这么黄了。

门外看热闹的村民们也都七嘴八舌地离开了。

事后赵老太太还不死心,带着老大媳妇上门对着刘慧娘母女两个闹了一场,骂她们没良心、不识好歹,还要拽着刘慧娘上门给郭家老夫人赔罪,祈求老夫人的回心转意。

刘慧娘被她们闹得很是头疼,把心一横,冲进屋子里找出一根麻绳挂上房梁,脚踩着凳子,抓着麻绳往脖子上套。

“我就是死也不嫁郭家!你们再逼我就等着帮我收尸。”

曹氏吓得脸色煞白,扑上去抱着她的腿不敢松手。

“你这个死丫头不要命了吗?吊脖子也是闹着玩儿的吗?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叫我和你弟弟怎么办呐?”

郭氏冷眼看着闹脾气的孙女:“你少跟我玩儿这些要死要活的把戏,我老婆子吃过的盐比你个小妮子吃过的米还多,想用这种法子吓唬我老婆子,你还嫩了点。”

刘大家的也撇了撇嘴,“是呀,娘,咱们就看着,看她下不下得去手。”

刘慧娘看向站在门边的婆媳两个,一狠心蹬开踩在脚下的凳子,真把自己给吊了上去,霎时间被勒得脸色苍白,眼看着就要喘不过气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