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年集摊位穿成庶子后(283)

作者:Mod 阅读记录

关于此事,时柯没有再管,他要负责半年后,大批商队进关,如何搜检、维持市场稳定,并借此时机推出边关特色产品带入中原,成为未来丝绸之路上重要一环。

“不管江南还是北部中原的商队,过边关必然要补充物资。十二城中俞峰城地理位置特殊,向西不适合商队通行。最为适合的城关是,”时柯手指向北移动,过两个城市,定在嘉和城,“这里。”

皱眉沉思,时柯想着如何带动周围边关发展,但因本身的限制——边城主要负责防御外敌,虽然目前来看,未来百年内都不会见到西域部族,可驻扎的兵力和防御关卡仍算是机密,不能为外人道。

他不好用牺牲边防发展贸易,太过本末倒置。

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目的是富国强兵,未来打开海上丝绸之路时,仍旧是这个目的。

水师每年靖海已经成了流程,听闻最近几年因大海风平浪静,无人敢在海上冒犯大燕商队。于是水师除了正常训练以外,经常被叫去查船。

是否有违禁品,是否虚报货物种类,是否少报货物数量等等。

边关驻军可参考这一标准,只是内里商队和海船不太一样,个中细则重新考虑。

除此之外,时柯一直在等锦衣卫查出火油的来源,这可是另一大文明进步的杀器。如果不是冶炼技术还不很过关,大燕可以率先开启工业革命。

嗯?想到这里,时柯突然停顿一下,引得赵毅看他。

“火油之事还在审问。”赵毅想到关押在地牢中的苏不问,不由皱眉。

此人太过狡猾,还经过审问训练。苏无风正和锦衣卫联手审讯,希望从他口中掏出实话。

“这事不急。”时柯琢磨着说,“现在海船最远能开去哪里?”

他刚才想到大燕的冶炼方式不太合适,是缺少必要的人才,国内的人才不太好找,那么国外的呢?要知道另一条世界线上引领工业革命的人也不在国内,所以他是不是可以把眼光放到国外去?

“最远可抵达六波庭。”赵毅看时柯满脸茫然,对这一名字没有印象,以水代笔在桌上简单画了几笔地图。

六波庭位于西南亚地区,再过两个海峡就能抵达曾经的海上马车夫所在。而东海县正在学习大燕语言的几人正是来自那片土地。

等日后海船火力配置再强一些,可以出远洋贸易,顺便拐带部分人才回大燕。

不过这将会是未来五年计划中的规划目标了,时柯现在的边关三年计划还未完成。

困扰他的一直是边关气候,冬日太长,夏季太短,春秋两季活像是两天,这种气候下,再高产的作物也有些撑不住。

反倒是药材很有市场,可采药是个辛苦活,一不小心会闹出人命。

时柯想不出好方法解决,好在这两年作物能撑住,倒是解了部分焦虑。直到某天底下人寻他,想问商队如何安置时,时柯猛然想到一件事。

商队出发前肯定要在边关多等几日,核对物资、商队出关资格、排队等候等等,这几日吃喝都是大花费,而凭借一城难以长时间提供吃喝需要,所以建造作坊收购粮食卖给出关商队怎么样?

时柯沉吟半晌,道,“驻军方面与唐子溪再行商议,商队进驻后限制在部分城区内,待过检查后可放出。”

随后写信让人捎给唐子溪,把商队安置在衙门附近,产生冲突后直接送入衙门先暂时拘押几日,不得让人放肆。

随后寻人去请俞峰城外几个村子德高望重的宗族老人来,他有一事相问。

待人入座后,时柯开门见山提出目的,“陛下有意开通西行商队路线,临出关前,诸多商队必然会在边关接受检查。等待期内,商队也必然会收购补充干粮。本官今日请诸位来,想问一句,各位是否有意修建一家作坊,专门做耐存放的干粮?”

“关于此事,有两种法子。一是由官府出面修建官营作坊,村中可遣人做工,工钱每一旬一结。二是由村中出面,几家宗族共同建造私营作坊,因算是宗族产业,不计入商人籍。”

时柯也不诓骗他们,将好处坏处一一道来,“官营作坊的好处是有固定工钱可拿,但卖出去的利润和雇工无关。一旦卖不出去,也是官服掏钱补上亏缺。私营作坊好处是利润全拿,可一旦亏损也是个人负责。”

他说完,借口更衣躲了出去,等待商议结果。

作者有话说:

卡文……来晚了

第134章 一纸调令

考虑良久, 终究是依托官府做事,时柯将此事交给下面人处理,他只把控大关键。

此种模式已经在南岭府传开, 有参考还办不好,时柯就要来一次考试摸排,不合格的打发下去提拔能干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