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春+番外(2)

作者:金金阿月 阅读记录

这位盛霭盛大少爷,约莫是因为在农村长大的缘故,没有半点少爷的脾气,温和又谦逊,还喜欢自己做活儿,不好意思让佣人伺候,不到半月就跟佣人打好了关系。

下人们都很喜欢盛大少爷,大小姐也觉得这个孩子怪可怜的,当成自己的亲儿子一般照顾。

这盛公馆中的生活固然好,但盛霭始终记挂着他那个走失的六岁弟弟,询问了盛先生的意见后,就开始四处在南京城里贴告示,或者让卖报的小孩帮忙看看。

弟弟盛熙阳虽然才六岁,但也蛮懂事,知道自己的爹在南京,说不定也会被好心人带到南京来。

盛霭每天就待在码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一看就是看一天,他还会询问过往的行人,看一些要去远方的旅客,求他们到了目的地以后看看,有没有长成画像上的一个小孩。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却没有人传来盛熙阳的半点消息。

大小姐对盛霭说,现在世道不太平,那孩子那么小,恐怕是活不成的了。

但盛霭始终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放弃。他被盛先生送去读书,每天放学依然在码头蹲守,痴心得不像样。

可能是痴心打动了上天,在盛霭十六岁这一年,有个老头拎着一个九岁的,瘦骨嶙峋的孩子敲响了盛公馆的大门。

盛霭当时在学校上学,听到佣人说,当场就从课室里跑了出来,车都忘了坐,一路跑回了公馆。

然而,当他看见在客厅里那个瘦骨嶙峋的九岁小男孩时,愣住了。

盛霭怔怔地望着那个小男孩,捧起他的脸看了好久好久,不太认得了似的低声唤了一句:“熙阳?”

那个小男孩怯怯地看了盛霭一眼,又低下头去,一声不吭。

盛先生在一旁,说实话他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他从自己这个小儿子出生开始,就没怎么见过他,自然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小儿子长什么样。

唯一知道的,也只有盛霭。

“是熙阳吗?”盛先生问。

盛霭发了疯地想要找到自己的弟弟,可是不知为何,当眼前这个长得有些相似的孩子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又有些不敢认了。

是吗?是盛熙阳吗?

眉眼间是有些相似的,可是又有哪里不太一样,他说不上来。

但三年了,盛熙阳当时在农村还被母亲养得胖乎乎的,怪可爱的,如今瘦得只剩下骨头,可能确实也长大了。

盛霭的心被揪着,又看向旁边的老头。

那老头说:“这孩子跟我说,他叫盛熙阳,他想来南京找爹,我想着我儿子也在南京,就顺带带他一同来了,我这把老骨头诶……”

盛霭最后还是认下了盛熙阳。

按照告示上写的,盛先生给了那老头三百大洋,够他一辈子享福了。

老头离开了以后,盛霭捧着盛熙阳的小脸蛋,一边亲手给他擦脸,一边低声问:“这几年在哪儿受苦了?”

盛熙阳低着头,始终一声不吭。

虽然眼前这个盛熙阳和以前的盛熙阳不太一样了,但盛霭还是认为这确实就是他的弟弟,只不过受苦太多,性子也变了,人也变了,不爱说话,但没有关系。

至少他们兄弟俩是团聚了。

盛霭觉得他这个弟弟比他受的苦还要多得多,因此几乎把一身的宠爱都给了盛熙阳,渐渐的,终于把盛熙阳养成一个少爷样了。

可盛熙阳的少爷样,和盛霭温和谦逊有礼的少爷样完全不一样。

渐渐长大了,盛熙阳越发叛逆,恶劣,脾气暴躁,和盛霭简直就是两个极端。他不仅爱使唤人,还爱捉弄人,佣人们都很讨厌盛熙阳,但看在盛霭的面子上才没有对盛熙阳怎么样。

但盛霭始终是一味地宠溺着盛熙阳。

盛霭十九岁就开始跟着盛先生学习经商,二十二岁接手了南京总行里的一个小分行,旁人都开始恭敬地叫他小盛总了。

南京城里无人不知盛霭小盛总天然一副好皮囊,为人是相当有礼温和,戴着一副金边眼镜,因为生得俊美,导致他看上去有些过于柔弱了,可偏偏办事儿起来毫不手软,雷厉风行,很得盛先生的喜爱。

盛霭从分行行长走向总行,最后盛先生半退位了,把总行的大小事宜都留给盛霭处理,于是盛霭也正式从小盛总变成了盛总。

但故事到这儿还没完。

盛霭那个弟弟盛熙阳就是个刺头,搞得盛公馆上下都不安宁,有一回盛熙阳终于做过头了,对公馆里一个丫头上下其手的时候被盛霭当场发现,关键是那丫头还哭着求饶。

盛霭发了好大一通脾气,从未如此大怒的大少爷,把盛公馆上下都吓坏了。

盛熙阳当时似乎没有什么表现,一如既往吊儿郎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