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兄嫂别怕!我空间里有物资(575)

作者:指墨随风 阅读记录

刘柏开心的哈哈大笑,“咱俩都中了,真是太好了。”

刘柏和柳文昌的声音很高,旁边有无数羡慕的眼神齐齐看向两人,十余年寒窗苦读,一朝应试,他们终是榜上有名了。

“那位穿蓝袍的公子位列榜单上第一名,真的是太厉害了。”

“他很有可能就是当朝的状元了吧,真让人羡慕。”

“那位穿素色衣袍的公子位列榜单上第五名,他也挺厉害的。”

“他们两个可能是同窗吧,我记得他们两人一起参加应试,今天两人又一起来看榜。”

“是吗,啧啧啧,看来喜事也会传染的,咱们也跟着沾沾喜气。”

刘柏和柳文昌在众人的议论中兴奋的离开。

朝堂的主考官员在所有进京应试的举子中只选择前三百名,刘柏和柳文昌能在众多举子中脱颖而出,分别取得了第一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还有他们十余年如一日的不懈追求。

接下来,这三百名精英学子就该参加殿试,排名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等到殿试结束,这些精英学子们将会被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名学子,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有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也有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不出意外的话,殿试之后,刘柏应该就是当朝的状元,柳文昌可能是二甲进士。

进士一旦被录用,就可以成为候补官员,并且皇上有意从今年的精英学子中挑选一些寒门学子到地方府衙县衙任职。

刘柏和柳文昌一路说笑着回到了客栈,客栈的门口围了许多人,异常的热闹。

客栈的掌柜早已经听说,此次应试放榜,他的客栈里两位客人榜上有名。

掌柜看到刘松和柳文昌高高兴兴的从外面回来,他马上笑呵呵的上前躬身见礼,“在下给二位进士爷道喜了,恭喜二位榜上有名,二位这些时日在客栈所有的食宿费用全免。”

说完,让身边的几个小伙计开始燃放鞭炮进行庆祝。

刘柏和柳文昌不慌不忙的躬身还礼,“多谢掌柜。”然后两人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各自回了自己的房间。

掌柜瞧着刘柏和柳文昌回了房间,心里早已经乐开了花。

他的客栈在此开了数十年,往年学子到京城参加应试,也有不少学子在他的客栈住宿,偶尔会出现一个三甲进士,但还没有像今年这样,两位学子都是榜上有名,并且分别位列榜单上的第一名和第五名。

掌柜在想,若是他的客栈出了一位当朝的状元和一位二甲进士,此消息一出,客栈以后的客源会源源不断,这两位学子简直就是客栈的贵人。

所以,掌柜的一高兴,他大手一挥,免了刘柏和柳文昌两人这些时日所有的食宿费用。

刘柏回到他自己的房间,开始给家人写书信,他到京城数日,父亲和母亲一直在等他的消息。

他首先要将这个喜讯报给父母,然后再修一封书信给在岭南采风的恩师顾慈愈,不管是父母还是恩师顾慈愈,都对他此次到京城应试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高中榜单,成为国之栋梁。

刘柏年仅二十岁,他自幼聪明,喜文不喜武,并且是天赋异禀,过目不忘,十四岁那年,时值书画大儒顾慈愈在湖县一带云游,他偶遇顾慈愈,顾慈愈见他文采斐然,并且喜笔墨书画,灵气十足,越看越觉得与刘柏有师徒之缘,于是收刘柏为关门弟子,在湖县居住两年,精心传授他书画技艺。

刘柏很是感激恩师顾慈愈,顾老不但精心传授他书画技艺,还教会他做人的道理,他用心学习书画技艺时,从山水书画中领悟到了不少人生哲理。

父母一直对他和弟弟刘松要求甚严,家风更是清正,父亲一直是他心中的榜样,父亲在湖县任县令之职时,亲民安民,每年的俸禄时常补贴给湖县的穷困百姓,湖县在父亲的治理下民安业兴,当他看到父亲为民生捉襟见肘时,他就会卖给那些富贵人家几幅画作,卖些银两以此贴补父亲和县衙。

去年父亲升任徽宁府的知府,一心勤政为民,比在湖县更是忙碌了一些,特别是徽宁府的几个下属县前两年碰到了严重的旱灾,众多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是可怜,父亲当即开仓放粮,减免赋税,有条不紊的治理着那几个受旱灾严重的下属县。

他曾经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若是此次京城应试他能够高中,有了做官的机会,他想到徽宁府的下属县去做一个县令,他也将像父亲一样亲民爱民一心为民,既可以为百姓造福,也可以为父亲分忧。

刘柏伏案写着书信,写一会儿,思索片刻,再继续往下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