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祖归宗后,嫡长女被全京城团宠(185)

作者:青墨歌 阅读记录

陆时渊眼睫微颤,微阖的眼皮掩去眼底一闪而过的激动,他的腿,当真能治。

“主子放心,属下先命人去准备所需的东西。”汤臣拿着方子出去,叫来陆时渊身边其他的亲信,去办这些事。

“方子里写的药、熏香以及药膳,都是每日需要的,王爷交给身边信得过的人负责即可,至于这针灸和药浴,就是三日一次,切记,疏通筋脉时,得是我在的时候进行。”

尽管在方子里面已经写明,郭平还是重复讲了一遍,治病救人的事,马虎不得。

“师父,我要做些什么?”唐婉悠见其他人要做的事都安排好,唯恐师父忘了自己。

“你么,最要紧的是学如何用药与熟知药性,王爷待会要先药浴,你一个女儿家,不便看着,就在隔着屏风帮着煎药。”

郭平对上自家徒儿好学的眼神,若不是徒弟想来,他断不会把人带到摄政王府。

“好。”在来王府之前,她已经背下药浴所需的药材份量,煎药一事交给她来办,最是稳妥。

陆时渊双唇微张,似想说什么,还未开口,唐婉悠就去检查送来的药材。

用于药浴的药不用熬很久,只一炷香的功夫即可。

不过途中需要不断添加药浴所需的汤药,所以得一直煎着药,直到药浴完成。

“在这脱衣裳么?”陆时渊语气平静道。

“客房有更衣的隔间?”郭平环视周遭,心想这摄政王府的客房不至于如此气派。

陆时渊面色仍旧平静,只是眼底多了一丝别的意味,利索地解开身上的衣结:“并无。”

“汤侍卫,你先扶着王爷进浴桶。”等陆时渊褪去身上的衣物,郭平才开口。

唐婉悠把药浴所用的药材,按照要用的量分为几份,等每一锅的汤药熬好后,锅里的药材就要换新的。

“哗啦”,是入水的声音。

唐婉悠隔着屏风,仔细地听着郭平说的话,不愿错漏了细节。

第172章 帮唐小姐取一个汤婆子来

汤臣扶着主子在浴桶中坐下,冷不丁瞥见他的下身。

陆时渊察觉到汤臣的目光,警告地睨了他一眼,汤臣立即移开目光。

不知是不是水气弥漫的缘故,汤臣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太清醒。

主子这可真是……

“汤侍卫,腿上的筋脉与身上的各处脉络皆有所连结,错综复杂,要治好腿,不是只在腿上下功夫,你将手贴在王爷后腰脊椎两边的位置,慢慢输入内力。”

汤臣走到陆时渊身后,把要输入内力帮陆时渊疏通筋脉的穴位指给汤臣看。

汤臣脑子还有些乱,愣愣地看向郭平。

他整个人看起来都有些懵,郭平以为他是太过紧张,无奈地皱起眉。

“嗯?没听清?就是这,别看我,看我手指的位置。”

“是!”汤臣甩掉杂乱的思绪,照着郭平所说,按住相应的穴位往陆时渊体内输送内里。

半个时辰过去,天色已彻底黑了下来。

相府灯火初明,不是在节日里,一般各房都是分开吃饭。

“我不是说过,不必动不动跑到我这来,天气暑热,别累坏了你们。”

唐老太太喝着清淡小粥,对前来陪着她的二房态度并不热切。

“能来祖母跟前尽孝,是天赐的福气,可人不怕热,能陪祖母孙女便很高兴。”唐可人亲手帮老夫人擂了一碗七宝茶,笑吟吟地放在老太太面前的桌上。

“你这孩子有孝心是好事,最近怎么不见婉丫头?”唐老太太客气地夸了唐可人两句。

二房在她跟前凑趣,是没有坏心,但唐老太太拎得清,他们之所以总到她跟前来,是想傍好她这个靠山,得些益处。

“祖母还不知吧?大姐姐近来到跟着她那神医师父到医馆去坐诊,帮人看病,每日都是早出晚归,如今谁人不知相府嫡女在医馆坐诊的热闹事?”

唐可人剥提子皮的手一顿,只是寻常说笑般同老太太说了这事。

“胡闹,她出身相府,女儿家到外头去抛头露面坐诊,成什么样子!”老太太冷哼一声,把粥碗重重放在桌上。

纵观相府,没人比老太太还要在乎相府的脸面与荣耀。

她一生恪守成规,对女子在外抛头露面,万万不能接受。

“老太太您喜怒,大姐姐是心善之人,忧心百姓所以才到医馆那样人来人往的地方帮人诊脉,也是行善的好事不是?”

唐可人不露痕迹地火上浇油,说罢与白姨娘对视了一眼。

“什么样不能行善,非得跑到医馆去,损了相府颜面!”

老太太被气得不轻,唐可人见达成了目的,只装作惶恐地低下头,不再接话。

“阿嚏!”唐婉悠打了个喷嚏,擦了擦鼻子看向窗外,今夜的风有些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