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祖归宗后,嫡长女被全京城团宠(248)

作者:青墨歌 阅读记录

“当真是他们两个?你看清楚了?这可不是能随口胡诌的。”皇后放下手里的茶盏。

“奴婢看得真真的,唐二公子是何等风姿,又着那样的官服,奴婢怎会看错。”

嬷嬷一脸正色,相府家出来的孩子,个个都生得人中龙凤,辨识度极高。

跟在自己身边的人,皇后还是略知几分,这样的事她们不敢随口胡说。

“不过他们只是说话,而且唐二公子与六公主站得隔着几步,二位都是懂规矩的。”

嬷嬷连忙补了一句,要知前面才有三皇子的事在前这还是得解释清楚的。

“他们两都是好孩子,平时来皇后宫里请安时都是规矩知礼的,要是这姻缘能成……”

皇后双手交叠,哪怕殿中没有客,她的言行举止也时刻维持着端庄得体。

这唐轻鸿是相府的人,又与洛贵妃沾亲,她本就有意拉拢洛贵妃,这倒是个好法子。

“皇后您想促成这桩婚事?可六公主与您并不亲,唐二公子也并非您的亲眷。”

嬷嬷把事情说给皇后听,不过是这样的事还是得回明,不然来日出了事,不好办。

“你说得不错,可唐二公子,与洛贵妃有亲。本宫膝下无子,如今怕也难有孕,而洛贵妃所生的七皇子年纪最小,目前无夺嫡之力,也没这个心。”

皇后意味深长地开口,前朝的事她不过问,但并不代表她毫不知情。

第265章 六公主的婚事

“如此一来,若最后登基的是最有争议的三位皇子,七皇子因年纪小,洛贵妃的地位依旧稳固。换而言之,若陛下对三位皇子都不满,且陛下还能延年益寿,有意让七皇子登基,本宫更应该和洛贵妃打好关系。”

提起自己无子一事,皇后神情有些失落,然在宫中生存,最紧要的,就是倚仗。

“娘娘考虑地很是,可您预备从哪一处开始着手?这事可是容易出岔子的。”

嬷嬷有些担心,毕竟三皇子的事还没完全平息,与相府有关的事,陛下都会格外注重。

“本宫与哪一边都没什么过深的关系,就算开口也指不上直接的好处。要想做得让人毫无指摘的由头,在陛下面前旁敲侧击就是最好的法子。”

皇后在心中盘算好,就择日去了皇帝宫中,借着送点心的名义与皇帝闲聊。

皇后性情温厚,皇帝对这位妻子很是满意,两人私下也会说些私房话。

“陛下,几位公主如今都到了出嫁的年纪,可臣妾见您还不曾为哪位公主议亲,可是有什么顾虑?”

皇后嫁入帝王家,深知为君者最容易疑心,但不知变通直言想法,可绝不是明智之举。

她于曲中求直,最大程度正面表达她想说的意思,诚恳机敏,就是皇帝中意的表达方式。

皇后忽提及婚事,皇帝有些讶异,拿起的糕点咬下一口嚼了嚼,咽下才道:“怎么想起几位公主的婚事来?之前不是没提及过这些。”

皇帝语气清冷,有几分质问之意,皇后垂下眼帘,很是清楚皇帝在想什么。

三皇子和唐可人的事闹起来没多久,她紧跟着提几位公主的婚事,不免有别有用心之嫌。

“几位公主都到了出嫁之龄,臣妾身为她们的嫡母,上心是应当的,臣妾也想为陛下分忧。”

皇后乃是大家出身,说话的语调就是让人舒坦的,底层逻辑亦是合情合理,揪不出错。

皇帝眼底闪过一抹懊恼,他被三皇子气了好一阵,近来脾气不好,全然忘了,身为几位公主的嫡女,注意她们的婚嫁之事,是后宫之主的分内之事。

“她们确实都到了该议亲的年纪,不过……”皇帝有些犹豫,眼尾微向下压了压。

“历来大梁公主不兴早嫁,到了十八岁不出嫁的公主多得是,甚至有公主备受帝后疼爱,留在宫中直到二十岁才舍得赐婚成亲的例子不少,例如圣帝的长公主与万帝的月季公主。”

皇帝到了晚年,对儿女承欢膝下的情分就愈看重,皇后不提,他甚至没想过近一两年要为自己的女儿议。

听完皇帝的看法,皇后心中暂且去了一部分顾虑,陛下不是忌惮群臣拉拢权势便好。

“陛下疼爱公主们,想让她们留在身边多几年,臣妾也觉得如此宫里可热闹些。”

皇后说话的习惯就是娓娓道来,不会让人觉得不适,皇帝听她说着,本有些烦乱的心跟着平静下来。皇帝哪里听不出皇后话里有话,但有所顾虑,担心他动怒。

“你乃朕的妻子,这只有你与朕,有什么想说的,皇后直言就是,皇后可是有什么想法?”皇帝拉过皇后的手握着,二人之间关系和谐,但其实少有这样谈心的时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