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祖归宗后,嫡长女被全京城团宠(337)

作者:青墨歌 阅读记录

宋柏一番话层层递进,每个论点都是一环扣一环,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而京中近来流传的流言,其实不过是捕风捉影的话,何时见有人拿什么证据出来?

宋柏的话将所有人都问住了,藐视皇权乃是死罪,没有人敢在天子脚下作死。

“我今日打了你,我自会去官府领罪,你也大可去告我,我宋某人有罪绝不会不认。”

宋柏话撂在这,可醉汉哪里敢真的去告?醉汉吓得连滚带爬离开了。

“有句话我不妨直说,若再让我听见谁诋毁唐家小姐,我见一个打一个,我这么做不为别的,只为公道人心,身为热血男儿,焉能对众人欺辱女子而视而不见?那是窝囊!”

他目光所过之处,无论坐着的还是站着的人都低下头去,无一不心虚。

宋柏扫了所有人一眼,走向柜台前,拍下一锭银子:“这是陪贵店的损失。”

把银子放下,宋柏又道了歉,才离开樊楼。

“这位宋家公子……”汤臣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在陆时渊的死亡凝视下尴尬地笑了笑。

“去查,宋家与相府曾有什么来往,尤其是宋柏。”陆时渊眼底闪过一抹暗色。

最近京城不怎么太平,各样的事一下冒了出来。

无独有偶,唐婉悠的事还未尽然平息,又出了另一件大事。

恭亲王在离京回封地的旅途中,竟死了,而且死状凄惨,舌头生生被人拔了去。

亲王被杀,乃是一等一的大事,皇帝紧急召见了文武百官入殿议事。

大理寺那边已经对恭亲王的遗体做了大致的检查,将检查卷宗呈递给皇帝。

“诸位爱卿都看看。”皇帝把卷宗交给王忠,示意他拿下去给诸位大臣看。

事关重大,文武百官、皇子乃至皇亲都被召见议事。

众人面面相觑,靖王看过卷宗后,就上前对皇帝拜了拜。

“陛下,臣恰在前几日得知一事,恭亲王回封地之前,曾去了摄政王府,似乎与摄政王发生了争执,恭亲王回去途中被害,恰被拔了舌头,这一切,未免太凑巧。”

靖王面色沉痛,话里矛头却直指摄政王,暗指这件事与摄政王有关。

他的话甫一落地,百官的目光就不约而同落在摄政王身上。

摄政王位于众人目光中心,端的却是气定神闲,压根没有一丝慌乱之意。

“巧在何处?”皇帝面色困惑,似没听懂靖王话中的玄妙。

“摄政王与恭亲王不和,是众人皆知的事,这次的事发生的如此凑巧,殊知是否与摄政王有关?恭亲王身边有亲卫跟随,试问有几个人能不动声色对其下手?”

第335章 有人向唐府提亲,本王到现在才知道

靖王铿锵顿挫地提出自己的论据,无论就哪个角度而言,动手的都极有可能是陆时渊。

“胡闹!简直胡闹!”就在众人眼观鼻鼻观心时,皇帝扬声开口。

“摄政王双腿不便,平日里话也不多!何等温和的人?别看他不苟言笑,实则是个很温柔的孩子,他怎么会对恭亲王做什么?倒是恭亲王,为难摄政王的时候不是常事?”

皇帝像是听了荒谬无比的言论,激动地反驳起来,就差脸上写着两个大字:不信。

淡漠如陆时渊,嘴角也抽搐了一下。靖王瞪大眼,愣了半天没接上话。

“恭亲王之死,朕会查个水落石出,只有一件,绝不会与摄政王所为,朕不想听见些不该有的言论,既然诸位也没什么好办法,就暂且退朝吧,这件事交由大理寺审理。”

皇帝摇摇头,见百官都没什么话要说,就散了朝。

回府的途中,汤臣才幽幽开口:“王爷放心,我们的人做事干净,大理寺查不到什么。”

马车内,陆时渊依靠着椅背,悠闲地看着卷宗,哪里有半点担心的样子?

“本王并不担心他们查到什么。”陆时渊在卷宗末页写下几个字就收了起来。

“在殿上属下听陛下所言,怎么觉得陛下其实知道些什么?”汤臣还是有些不放心。

陛下与恭亲王的情感一般是一回事,暗杀当朝亲王,可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皇兄确实猜到了几分,不过你放心,皇兄会将其知道的事,抹地一干二净。”

陆时渊像是说着与自己全然无关的事,照常看着自己该处理的卷宗。

“您知道?您难道就不担心?”确认了自己的猜想,汤臣有些坐不住。

马车里的人没有说话,汤臣等了片刻,讪讪地住了嘴。

陆时渊手持卷宗,心不在焉地看着,他承认,这回他有意利用了皇兄对他的偏疼心理。

加之恭亲王多次有意为难他,他都不曾说过什么,皇兄不会让这件事对他造成太大的影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