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祖归宗后,嫡长女被全京城团宠(349)

作者:青墨歌 阅读记录

第344章 生在帝王家,如何不明白皇帝所言是什么意思

“起来吧,丰儿可知父皇叫你来是为什么么?”看见小儿子,皇帝脸上才多了笑容。

他本想把小儿子扶起来,伸出手时才发现自己没什么力气,只好无奈地坐好。

“父皇不是想儿臣了,所以才叫儿臣来么?”陆百丰站起身,歪着脑袋看向皇帝。

幼子双眼明亮,皇帝步入风烛残年,鲜少享过儿女承欢膝下的福气,心里说不出来的酸涩,勉强抬手揉了揉陆百丰的脑袋:“是,父皇是想丰儿了。”

“你到国子监听学也有一年,学得如何?”皇帝让人拿了些糕点来,就问起陆百丰的功课。

“太傅是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教了儿臣四书与兵法,不过儿臣学得慢,还不能尽然领会。”陆百丰奶声奶气地说着,从碟子里挑了一块好克化的点心,没有给自己吃,而是给了父皇。

皇帝面色复杂地接过点心,思索片刻后,郑重其事道:“林太傅学富五车,无论文武都有涉略,你要好生向他学习,日后你可是要担大梁的责任。”

陆百丰虽年幼,但生在帝王家,如何不明白皇帝所言是什么意思?

在陆百丰的认知中,新帝登基,往往意味着上一位皇帝的驾崩,父皇病了几日,陆百丰跟着担心,乍然听皇帝说这样的话,哪有不怕的?当即哭了起来。

“父皇,儿臣不要当太子,不要当什么皇帝,儿臣只要父皇好好的,您不是万岁么?父儿臣想要父皇一直活着。”七皇子伤心地抹着眼泪,他还不明人总要经历生老病死。

皇帝心情本来凝重,见小儿子这般乖巧懂事又可爱,疼惜地不得了,笑着把他抱在怀里,帮他擦去脸上的眼泪:“人终归要死的,无论天子还是百姓,皆是如此,此乃天理自然。”

他也知陆百丰尚年幼,身边不曾经过至亲离去一事,要他接受生死有命,确实勉强。

“日后若父皇不在了,你皇叔会辅佐你,你可无条件相信你皇叔,永远不能猜疑他。”

皇帝为了大梁江山,殚精竭虑,如今剩下半年时间,更要为小儿子尽心谋划。

陆百丰懵懵懂懂地听着,皇帝说什么他都点头,对于他而言,父皇说什么皆有道理。

打量着眼前身高还不到自己胸前的小儿子,皇帝又喜又忧。他无比庆幸几位皇子中,有一个可堪重用的陆百丰,同时也扼腕陆百丰年幼。

但凡陆百丰已成年,他都可直接传位于七皇子,真真正正做一位不问朝政的太上皇。

洛贵妃在偏殿等了许久,王忠才来传她进殿去见皇帝,而七皇子则被带了出来。见皇帝如此安排,洛贵妃眉尾压了压,心情异常凝重,可进到内殿时,脸上的阴郁一扫而空。

“陛下,丰儿那孩子没有叽叽喳喳吵得您头疼吧?”洛贵妃提着食盒轻移莲步走进来。

皇帝坐在太师椅上,整个人透着疲惫感,不过脸色比方才要好许多:“丰儿乖巧懂事,他和朕说话,朕高兴还来不及,比太医院的汤药还管用。”

“陛下您惯会说笑,这是臣妾做的山楂膏,常吃药没胃口,吃些山楂膏兴许好些。”

洛贵妃将山楂膏端给皇帝,皇帝接过了吃了几口,这是他难得有胃口吃的东西。

“爱妃,你为人机敏,洛尚书把你养得聪慧过人,你过来之前,应该也多少想到朕召见你们母子的目的。朕的身体撑不了多久,日后朕一旦去了,你定要护好丰儿。”

既然已经想好传位陆百丰,皇帝对洛贵妃干脆坦诚相告。也独有传位陆百丰,皇帝才相信不会出现外戚专权的情形。

七皇子确实年幼,但有相府与洛家从旁辅佐,朝中有摄政王摄政,不会出什么问题。

“陛下放宽心,臣妾会不惜一切代价护丰儿周全,您啊,就给自己放个假,好生歇息一阵,朝中的事都已交给摄政王打理,他是个有能力的孩子,您可把诸事放一放好好休养生息。”

洛贵妃握住皇帝的手柔声宽慰,皇帝点点头,把碗里剩下的山楂膏都吃了个干净。

安置好这些,皇帝确实可暂时心无旁骛休养一阵,他再操心,便真是把命都耗进去。

洛贵妃一直陪皇帝说话到后半夜,直到皇帝入睡也未离开,直守到后半夜。

皇帝赦命摄政王监国,以蓝批理政的圣旨一下,满朝哗然,文武百官皆坐不住。

尤其是三位皇子。

皇帝早想到会出现这一局面,服下续气的参汤,就换上朝服上朝召见百官。

“朕前些日子着了风寒,勾起身体的老毛病,朕也确实累了,所以命摄政王代政几月。你们的心思,朕门清,特命摄政王用蓝批,是为了让某些人不会借其摄政一事大做文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