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帝难养(126)

作者:茶山 阅读记录

叶羁怀闭了眼,对徐千道:“辛苦徐大人。”

正泰二十四年,三月十六。

叶羁怀醒来两日后,正泰帝驾崩。

正泰帝楚衡,生于浙江钱塘之地,为第二代藩王。

父亲楚泽是魏太祖第七子,十四岁封藩。

楚衡名为藩王,实则家中既无田产也无收入。

父亲楚泽荒淫无度,家中曾一度一贫如洗。

楚衡少时甚至要与府上之人化妆出街乞讨才能填饱肚子。

三十岁,楚衡被以于征和为首的内阁推选,入京称帝。

前期楚衡对内阁俯首帖耳,后逐渐掌权。

四十八岁时为巩固政权肃清内阁,一手造成于征和冤案,牵连人命达数百之众。

一手提拔陆果等奸臣酷吏,放任内宦霍乱朝政。

大魏本就薄弱的根基在这二十四年间几乎被掏空,各地藩王蠢蠢欲动,柔然铁弗虎视眈眈。王朝内忧外患,官员贪腐成风,民生凋敝困苦。

晚年越发自私自利,一心求仙问道,只求长生,不理朝政,任由时任首辅陆果全权处理国事,将朝堂内外搅得一派乌烟瘴气。

卒年,五十四岁。

正泰五十四年,楚衡驾崩,其子楚旸即位。

年号明启。

明启帝登基之日大赦天下。

同日,宣叶羁怀擢吏部左侍郎,入阁为阁臣。应典擢刑部右侍郎,同入阁为阁臣。

楚旸第一次上朝。

望着朝下文武百官,年仅十七岁的少年眼底再没了初上龙椅的慌乱与迷茫,眉眼间尽是严肃与庄重。

李德替楚旸宣读完几道任命圣旨。

楚旸问:“众卿家今日可有要事禀奏?”

叶羁怀出列,对楚旸道:“陛下仁厚,借大赦天下之机,臣想请奏,重审于征和通敌案。”

叶羁怀的话,即刻在满朝上下掀起轩然大波。

但叶羁怀只是微微颔首,神色不变,等待楚旸发话。

有关于征和案,他曾与楚旸私下交流过许多回,也达成了共识。

当初此案主审是陆果,整个审理过程丝毫不透明,结果也叫人难以信服,况且牵连了那么多人砍头、下狱、流放、抄家,不明不白地家破人亡。

随着陆果的倒台,重审于征和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楚旸当初对叶羁怀说,今后定要为那些无辜枉死的人平反,至于于大人究竟有无罪过,也当重启审理,重搜证据,要让那些确实枉死之人得以沉冤昭雪,给他们的家人,也给世人一个交代。

然而在叶羁怀奏禀完后,楚旸并没立即给予回应。

等朝堂重归了安静,楚旸开口道:“此事涉及甚广,叶阁臣的话朕记下了,宜从长再议。还有卿家有事禀奏吗?”

应典闻声出列,朝楚旸道:“陛下登基,普天同庆,各地藩王皆陛下亲人,不少乃陛下长辈,何不趁此机会邀请他们入京一聚,以示陛下孝心,家和万事兴,此举一来告慰先帝,二来为天下子民做榜样。”

楚旸闻言立刻道:“应阁臣所言极是!朕即刻便差人筹备此事!”

朝上又涌起一阵喧哗。

但叶羁怀一直不动声色地立于原处。

请藩王入京,乃天家大忌。

那些没有旁的心思的藩王会担心皇帝要撤藩,不反也将被逼反。

但若是本就有造反之意,那这就是引狼入室!

但叶羁怀也知道楚旸为何会答应。

这些时日应典总对楚旸明示暗示楚衡在位时碍于自己藩王入京身份,刻意打压各地藩王,弄得各地怨声载道。

可楚旸不同。楚旸是名正言顺继承的皇位。

因此有这个责任去安抚各地藩王,免得他们积怨太深,日后造反。

叶羁怀了解楚旸的软弱性子,可没想到应大人也如此会抓住这位新主子的脾气,知道一旦这样说了,楚旸必定会想方设法讨好藩王,免得他们起兵攻打京城。

却完全忘了他老师曾教他的,对这些藩王仁慈,就是养虎遗患,就是自掘坟墓。

下了朝,叶羁怀去了国子监。

应典随着李德一道,跟楚旸去了御书房。

二人擦肩而过之时,应典用那只独眼,朝叶羁怀投来胜利者的一瞥。

叶玉声啊叶玉声,你终究还是输给了我。

今后这朝堂上究竟谁说了算,已见分晓。

叶羁怀今日正式卸任国子监祭酒。

学生们在国子监门前放了整整一日的鞭炮,以年轻恣意的方式发泄他们对如今科考黑暗的不满。

是火力,就要有集中对象。

而八面玲珑、青云直上的叶大人,便是最好的对象。

在噼里啪啦、遮掩万事万物的鞭炮声里,学生们在意的并不是事实或出路。

他们只享受着肉.体与良知双重免罚的作恶之自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