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动反派的软肋(双重生)(152)

作者:夸小言 阅读记录

“秦肃?”沈东流摇头,“他都自身难保。”

“他如今年岁不足弱冠,看似形单力薄,表面无人在意,但十年二十载,总有一天,他会被更多的人忌惮。”

“那些人里,又有几人愿意驾临荆州,细品品秦肃究竟有没有逆反之心呢?他说他不在意所谓复国大业,那是因为现在有更值得他在意的人,但这些话,又能保准多少时日?”

沈东流敲着椅把,“同根生,还相煎急,他一个外姓人,多少准头?”

沈东流指尖愈发急促,“我不想……不,我害怕,怕秦肃误入歧途,害了寇姑娘。”

这下,轮到戚尚坤沉默了,他静了许久,才试探道:“你有多了解寇姑娘?”

沈东流拧眉,“未出阁的女子,我如何了解?”

戚尚坤一掌拍在沈东流手臂上,“那你妄下什么定论?”

沈东流撤回手臂,不满瞪他。

“我跟你明说罢,若是秦肃独身一人,那他多活不了两天,但兹要是寇姑娘在,秦肃就死不了,你那担心都多余。”

戚尚坤毫不客气:“咱俩是过命的兄弟,沈东流我劝诫你,你把招子擦亮点。”

“秦肃的广平王府你也去过,破烂的跟难民棚似的,大门都不敢使劲拽,就怕它掉了被秦肃讹上。”

戚尚坤抱胸坐着,“他怎么也算个王爷,却连最基本的府邸都不愿意修葺,说明什么?”

沈东流说:“说明他穷。”

“——这是一方面”,戚尚坤捏了捏眉心,直言道,“另一方面,说明他不在意,不在意府邸烂不烂,不在意吃穿好不好,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这样的人,会想着逆反复国?”

“假的”,沈东流评价道,“我看他挺会装的。”

“但他没有破绽”,戚尚坤说,“东流,你是文人,你应该比我这种粗人看的更透。”

“……”

沈东流没有作声。

戚尚坤叹了一息,“在寇姑娘面前,秦肃像个人,在我们面前,他哪有人样?”

沈东流抿唇不答。

戚尚坤看他嘴硬,便只能继续叨叨,“所以,与其担心中年秦肃突然顿悟‘有志不在年高’,不如好好盯着寇念念。”

沈东流蓦然抬起眸子,与戚尚坤对视。

戚尚坤摊摊手,“盯着寇念念,防止她为了给秦肃找场子,而走上你忧心的那条不归路。”

*

两个时辰后。

宋夫子选出了文章甲等,派人抄写数份,送至了中都来的几位面前。

阅至文章尾处,清隽工整的三字姓名映入目中,韶安叹道:“寇姑娘不仅文章写的好,还有一手好字。”

目下,又是层层帷帐。

为防止文章类同,行棋场的帷帐未撤,延用下来,确实十分方便。

只是辛苦了韶安公主,在帷帐中四翻,翻来翻去,也只捕捉到一行人离去的背影。

韶安看着远去的斗笠,恼的叉腰:“这个寇念念,怎么就不来与我讲句话。”

半晌,韶安又自顾自担忧:“也不知这风寒好了没有?怎么我看她越来越瘦小了?”

她步回主台,指使道:“来人。”

主台三人,官位最小的沈东流认命应道:“属下在,还请公主吩咐。”

韶安蹙眉:“你能不能找点老参、灵芝什么的,给寇念念送去补补?你看她难受的,走路都得依在她的侍女身上,好好的窈窕美人,愣是被这风寒欺负的矮了两寸。”

沈东流苦哈哈道:“属下比公主更急,但江南贼患方消,药材都紧缺,更别说人参、灵芝这种稀罕物了。风寒小病不算要紧,公主只要行行好,放寇姑娘在府中好好调息就是了。”

“你也行行好罢!”韶安一脸的听不进去,“你们带兵打仗的皮糙肉厚,她一小女子,染了风寒就是顶顶当紧的事儿,怎的就不急?”

“何况”,韶安眸子一移,看向别处,“本宫难得看一个人顺眼,自然不想她多灾多病,你若有法子搞些好药材来,无论是抢是偷,本宫都恕你无罪。”

“那真是谢谢公主了”,沈东流恭敬抱拳,很是诚恳,“届时属下被投大狱,公主可别忘了今日许诺。”

韶安冷哼一声,“放心,本宫一诺千金。”

这时,锣鼓声起,三响之后,帷帐张张撤下。

素白而落,再挡不住清和温暖的日色。

台下众人不由得纷纷仰首,位凤乙楼前,于落帐之中,重睹雾散雨净后的如洗澄空。

却不知是谁先起了头:

“骄日浣灵,惠风容我——”

戚尚坤前迈一步,仔细听着。

“明日高悬,皓空无边。”

“主恩何厚,业尽功安。”

戚尚坤喃喃道:“……冯老将军的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