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贵妃娘娘只想当咸鱼+番外(63)

作者:芙蕖 阅读记录

“良娣睿智,东宫里头小主子们穿的用的,那可都是万一挑一的稀罕东西,拿出去拍卖,即便不为穿用,此举也是援助两河做善事,定然有的是世家贵女争抢。”沁芳笑着小心翼翼收好那名册,“听说那个裴良娣之前有意叫东宫妃妾募集善款,只是中间不知出了什么差错,最后还是咱们良娣带头的。”

荣皇后勾唇,“说明渺儿身边有可用的人啊。”

沁芳略一思索,“娘娘是说,那位顾承徽?”

“满东宫里,唯有她与渺儿来往最密。之前我倒不曾在意,只是上一回太子妃病逝的事情,太子与我说了好些,这顾氏能绝地反击,可见是个心有谋略的。”

“据说太子殿下很是喜欢她,那受宠的模样,都快赶上昔年的白氏了。”沁芳蹙着眉头,“此人可要防范一二?”

“有什么可防范的,太子都信得过的人,可见是家世清白人品贵重的,你没见他都开始用顾家人了吗?不管她如何,能帮到渺儿就是好的。”皇后说着靠在一个软枕上,若有所思,“说起来,那孩子身边也确实需要一个真能好好陪着她的了,从小到大,爹不亲娘不疼的,受了不少苦,娶了个太子妃嘛,又是个福薄的。我瞧着也不忍。”

“娘娘别这么说,您自打将给太子殿下养在膝下以来,也是从未亏待过殿下的。”

荣皇后笑着摇头,“那哪能一样啊。我只是做了一个养母的本分,谈真心却说不过去。他需要的,是纯粹的、不掺和任何利益的感情。”

“只希望那顾氏,当真能宽慰他一些。”

五月京城艳阳高照,两河的雨水也渐渐小了。

自太子去后,亲至灾区,慰问百姓,奖赏督办官员,惩治不作为之官宦,此举叫大邕上下民心团聚,两河沿岸州县之官员各司其职,安稳黎民,致洪灾渐去日,竟鲜有百姓伤亡。民众皆服太子之威,筑万民伞送往京师,奉于东宫。一时间,太子民心所向,当朝罕见。

紫宸殿上,报喜之官员个个红光满面。

“此次两河洪灾治理,太子殿下功劳深重,前些时日更有东宫齐良娣领头募集善款,引得诸多世家贵女效仿,现已筹集粮食上万石,即刻便可输送往两河沿岸。”

“如今两河乃至大邕民众,皆叹陛下爱民如子,附属诸国也献粮入关,以助灾后两河居民之生计,更请旨上书想入京拜见陛下。这可是前所未有之功绩,大邕人皆赞陛下乃是盛世明君,陛下圣恩已沐天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长治帝高坐蟠龙宝座上,已然两鬓生白发的他,沉寂多年的心,也不由激动澎湃了。

自开国那几代君主之后,附属诸国心思涣散。虽未与大邕起过争端,却鲜少再有入境朝拜的时候,这可是近百年来的头一次啊!

他在位快二十年了,一直以来虽未出过什么差错,可要说功绩,却都是些极其寻常,任由谁当了皇帝都能做的。正因如此,晚年选储君时,他便不敢大意了。

权衡再三,才选了端王做太子。

他竟是给了他这样的一个惊喜!

“太子大功。”他紧紧握住座椅两侧的把手,扬声道:“等太子巡视归来后,依功行赏。”

趁热打铁,长治帝下了圣旨给在边关的太子,要他管理修筑两河堤坝后,代行皇帝之责,巡视天下。

一来是扬国威,二来也是稳定民心。

如此一来,太子的储君之位,便是稳得不能再稳。即便哪一日长治帝发了疯要另立太子,天下民众只怕也会自发抗议。

下了朝,长治帝喝了两盏茶才稳定了这颗砰砰乱跳的心。

“陛下,贵妃娘娘派了人来请,说是备好了酒菜要恭贺陛下。”内侍总管笑吟吟进来。

长治帝摆了摆手,“今日不去凤鸾宫了,摆驾,朕要去看看皇后。”

帝后不和许久了,这还是他头一回主动来椒房宫。

荣皇后很是惊愕。

“你教子有方,太子之功绩,为世人所称赞。”

她就忍不住心中腹诽,昔日还说她教子无方呢。如今太子一立功,陛下倒是换了嘴脸。

但她面上还是端庄,嘴边也挂着笑,“还未恭祝陛下,听说诸国要入京朝拜。这可是多年未有的大事了。”

长治帝觉得皇后温柔了,心中更是舒畅。

“朕想着,此次诸国入京,还是要皇后和礼部、鸿胪寺主礼才是。”

荣皇后便推辞,“一直以来都是乔贵妃管着宫中的事情,也由她筹办大会,臣妾无能,那凤印已经多年未启用了。陛下还是叫乔贵妃代劳吧。”

第51章 太子殿下偷喝杏花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