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2)

作者:爱吃水煮鱼的林深深 阅读记录

刘内官连忙朝身边摆了摆手,“吴大人饮酒太多,想是醉了,你们几个,带大人下去醒酒。”

后殿幽静,帝后见将军带甲而入,喜上眉梢,于宝座上起身,亲至门边相迎。

赵孟旸以军礼拜之,“臣幸不辱使命,西北兵乱肃清,大军驻扎城外,听候陛下差遣。臣未及归家,带甲入宫,望陛下、娘娘恕罪。”

魏帝双手扶起,殷切道:“将军远征归来,本该善加珍养,安享太平。奈何北燕陈兵边境,边关告急,朝中文武,勇武善战断无胜过将军者,孤为北境军民,拜求将军……”

赵孟旸急忙反扶过去,顺势拜倒,“为国征战,为君分忧,实为将士本分。臣不才,愿带兵出征,荡平北燕,扬我国威。”

魏帝喜道:“好,好,我大魏有将如此,江山无虞!待将军凯旋之日,孤与将军解甲,大赦天下,以彰将军武德。”

君臣二人寒暄几句,便商讨起战事来。

皇后代为大宴群臣,宴罢归来时,二人还未论完。

“陛下连日难眠,御医多有劝谏。昱升明日便要出征,粮草辎重诸事繁杂,陛下还需养护龙体,为大军后援才是。”

魏帝握住赵后双手,轻拍了拍,含笑道:“多谢皇后娘娘提醒,孤这便召集六部,商议粮草补给之事。”

赵后只得无奈笑笑。

“昱升就多留片刻,陪你姐姐说说话吧。”

皇帝话罢,起驾离去。

赵孟旸拜道:“娘娘辛苦了。”

赵后眼角微微湿润,“你我姐弟,何需如此多礼,起来让长姐看看。”

原来赵氏一族满门忠烈,到了这一代,人丁衰弱,满门皆是老幼。

赵后自入宫以来,虽得了皇帝的信重偏爱,却苦于族中无人撑腰,家中幼弟无人教养,眼看着门庭冷落。赵孟旸一战成名前,赵家在都城中,一向抬不起头来。

此次出征西北,亦是赵后力谏,太后和朝臣那边不知丢过来多少责难,都被赵后一力挡了。

人道皇后是为了赵氏的荣华。唯赵孟旸心知肚明,长姐只为了让他一展雄心罢了。

姐弟相见叙旧,不在话下。

次日,朝堂上风波又起,太后娘家硬要塞几个后辈入军中,各方权衡争执数日,好不容易达成共识,转眼又自粮草上出了些差错。

北燕势不可挡,已连下三城,魏军却滞留都城外。赵孟旸亦受了羁绊,徒留城中困顿忧虑。

危难之际,颜逐上书,称只带骑兵两百,赴北境为先遣,誓要挫一挫北燕军的威风。

帝心大悦,拨给他三千人马,带够粮草,轻装简行,即日开拔。

赵孟旸纵马送行,嘱咐颜逐不可轻敌。

颜逐却笑说:“听闻北燕主将是个粉面油头的废物世子,出征还带着二三十个男宠。如此货色,哥哥尽可放心。看我一战将他擒来,付与哥哥,向今上请功。”

此刻赵孟旸余光瞥见,三千铁甲之中多了一顶小轿,心下疑惑,便开口询问。

颜逐同他解释:“雩清近日要回河东,正好顺路,只到豫州,不随我去北境。”

赵孟旸松了口气,又叮嘱几句。颜逐不堪其唠叨,就此拜别义兄。

残阳如血,三千军士逶迤而去,奔赴疆场。

第2章

话说颜逐领军,行至河东,放下吕润,快马奔赴北境。

北境早已狼烟四起,刺史张沅死守城池,敌军在城下大骂搦战,张刺史不动如山。

颜逐佩服他的定力。

张刺史转过身来,浓眉倒竖,哇哇叫道:“老子昨日出城跟那小兔崽子干了一仗,命都快没了,傻子才再去跟他打!”

颜逐这才看清张沅黑土满面,身扎数箭,甚是狼狈。

“军医呢!军医死哪去了!”张沅自顾大喊,直至军医赶来,才一边解甲,一边对颜逐说道:“小颜将军是吧?赵大将军什么时候来,有个准信儿不?”

颜逐正色道:“朝廷遣我先行,协助张刺史破敌,赵将军打点好粮草,自然前来。”

张沅暗骂几句,咬着牙劝他:“小将军切勿轻敌冒进,你我坚守此城,待赵将军一到,立可大杀四方。斩将立功,不在一时。”

颜逐心中不免失落,然毕竟此法妥帖,他也不是那贪功之人,便就此应下。

又过三日,城下骂声不绝,忽又闻哭声四起。

张沅往城下一看,啐了一声,骂道:“无耻!”

颜逐低头望去,只见城下敌军驱赶百姓,往城门而来。百姓扶老携幼,尽皆掩面而泣。

敌方主将自华盖下探出头来,一张脸白生生的,呲牙咧出个大大的笑来,饶有兴致地冲城上招了招手。

“敌军如此猖狂悖逆,张刺史只待冷眼旁观吗?”颜逐胸中怒气乱撞,直欲杀之而后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