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庶女的庶子(29)

作者:明照万里 阅读记录

罗恒景奇怪反问:“有吗?”

罗恒睿点头。

“大概是投缘吧。”罗恒景才不肯暴露自己的目的,打着哈哈糊弄过去。

*

宋朗旭找到丁班,屋内才坐了七八个人,零零散散的打哈欠,聊天,甚至偷吃糕点,让他有种梦回高中早自习的感觉。

不论在哪个年纪,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

他随意选了个没人的位置,刚刚把书本放好,旁边就凑过一个小子,“刚来上学?”

“是啊,还没请教?”

对方把胸脯拍的啪啪响,“新生啊,找我就对了,我什么都知道!”一股脑的就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的明明白白。

宋朗旭知道了他叫蒋学文,跟他年纪一样,已经在丁班上学快一年,对整个学堂的情况了如指掌,哪个先生擅长什么,脾性怎么样,他都知道。

浩然学堂的先生,也是三家人精心请到的,学堂的山长并不负责教课,只在临考前指导考生,做临时突击拔高。而剩下的八位先生,各有各擅长的科目。

宋朗旭把这些东西都记在心里,打算好好学习,万里征途,他终于踏上了第一步。

不多时学生来齐了,一位先生也到丁班课堂,翻开手中的论语,开始讲解《劝学篇》,先让学生通读三遍,教导不认识的字,接着细细解释其中的含义,最后再抽学生起来,逐句逐句让他们背诵。

先背诵,再理解,看着是笨办法,但对于打基础来说很重要。

圣人之语已经固定在纸上,但每位先生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所以先生是谁非常重要。宋朗旭一面跟着读,一面自己思索,触类旁通,一下子豁然开朗,懂了许多从前没理解的问题。

解开自己的疑惑,那种搬开障碍的感觉非常棒,所以宋朗旭越学越起劲,在下课后主动凑到先生旁边求教。

这位姓张的先生也同样热心,对于他的问题一一耐心解答,要不然快要到下一堂课的时间,宋朗旭还不想放人走呢。

旁边的蒋学文目光十分惊恐,好家伙本来以为是个学渣,没想到是个卷王。

失敬!

第二堂课就是习字,把头堂课学过的课文抄写一遍,字体务必要工整端正,如果有了墨迹或者错字,整张纸都废了,所以宋朗旭非常耐心,慢慢誊抄着,负责教书法的先生来回巡视,碰见谁写字的姿势不对,就停下纠正,一直到改正过来为止。

“字体是一切的基础,日后读书答题,跟人交流都少不了写字,俗话说字如其人,所以要趁着你们年幼,务必把基础打好,能省多少功夫。”这位李先生一边教导一边解释,等巡逻到宋朗旭身边时,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宋朗旭一僵,知道自己引起了李先生的注意,但这也是没办法,前世他学的是简体字,用的是钢笔,经过十来年早就形成固定模式,如今想要改过来,费的功夫精力,比初学者还要多。

他已经极力纠正,但还是瞒不过先生的眼睛。

李先生耐心极好,守着瞧了一会儿,每个新来的学生他都会多投入几分注意力,宋朗旭自然也不例外。

宋朗旭极力控制手腕,争取写的端正整齐,这份认真还能入眼一观,李先生捋了捋胡子,总算满意了些。字写的差不要紧,就怕不仅写的差还不努力,觉得自己已经够用功了。

所以他敲了敲桌子,示意宋朗旭停下,然后拿起笔演示,“手腕应该这样握笔,微微斜着,既不费力也能运用自如,然后再这么运笔锋....”

有他亲自指点,宋朗旭就把姿势改了过来,虽然一时别扭,但他知道长远来看总归是有好处的,养成习惯就省力了。

两堂课后一上午就过去了,临近中午,各家开始给小少爷们送午餐来,没人送饭的就去饭堂吃饭,一荤一素一汤,味道一般胜在干净。

吃过饭就是休息,下午的课程就是骑马射箭和琴棋,毕竟能来浩然书院的,多数是各家少爷,该有的君子六艺不能少,总不能学成个死读书的呆子吧?

这些项目宋朗旭就没学过了,只能照着先生的教导,老老实实当个初学者,按部就班的来,虽然慢但是学到东西。

宋朗旭非常珍惜能学习的机会,如果他自己找人去打听书院,未必能寻到什么好的,还白白浪费时间,而能进入浩然书院,就是一把攀登的梯子,他必须好好抓住,壮大自身,所以他如同一块海绵被丢进水缸里,拼命吸收着养分。

日子就这么过着,很快过去二十来天,也迎来了宋朗旭的第一次月考。

浩然书院十日一休,一月一考,这样才能把学生的进度摸得一清二楚,再针对性的提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