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11)

作者:当归矣 阅读记录

唐霞便是如此。她历数姜冬月种种不是,直到蒜末捣成了糊糊还没说完,看马秀兰没有同仇敌忾的样子,又下一剂猛药:“冬月嫂子真真太小气了,一口气买那么多好东西,连半块糖都舍不得给阳阳尝尝。现在就这么抠门败家,不把妈放在眼里,以后你老了更指望不上她!”

马秀兰其实也生气,但小孙子前脚拉裤子,后脚尿湿床,她忙活到现在刚坐上锅,又暗恨在赵大花面前丢了面子,都没力气应和闺女了。

“妈跟着你二哥过,不指望老大家的。你小点儿劲儿啊,别把碗再打坏,回头小娥该说你了。”

刘小娥是家里小儿媳妇,嫁过来早,生孩子也早,最可喜的俩娃都是金孙,生下来白白胖胖,可把马秀兰高兴坏了。

刘小娥懒是懒了点儿,但她嘴巧会说,脑子灵活,去年底置办一堆东西,开始到集市上炸小蘑菇串卖,生意特别红火。别看一毛钱能买五签子,照样有的赚,今年连带唐贵都辞了板厂的工,跟她一块儿做买卖。

如今提起这个儿媳妇,马秀兰是分外得意,连唐霞偶有不满都压下了。

唐霞撇撇嘴,把碗推到马秀兰面前:“二嫂怎么会说我?她得跟我一块儿骂姜冬月。不是我背后说她,买那么多糖也不怕得糖尿病,馋死算了,切~”

马秀兰活好面团,往蒜泥糊糊里掺点儿酱油醋,又滴了几点儿香油,看唐霞还坐在板凳上,没有起来的意思,开口道:“小霞,你去把面条切了。”

“妈~”唐霞拖长了声儿,“你闺女哪会这个啊?剁面叶还差不多。”

“那就切面叶去。”

“行吧,你别嫌我弄的块儿大。”

看唐霞不甘不愿地把面团揉开,不等擀成薄片就赌气似的要下刀,马秀兰终于沉了脸,把闺女推到旁边,拧了她耳朵一把:“你看看你,干点活儿跟上断头台一样,还能吃饭吗?”

“你七月底就成婚,该晓事儿了!这当媳妇可不比当姑娘,到了婆家呀,什么人都能挑你的理儿,万不能跟在自己家里一样。”

怕唐霞不知道厉害,马秀兰压低声音,掰开揉碎了跟她细细分说:“多年媳妇熬成婆,为啥叫‘熬’呀?还不是媳妇难当?你别看妈现在风光,年轻时也没少受罪。现在给你挑的这户人家,婆婆老实不中用,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公公也不管事,家里就一个儿子,以后什么都是你的,可是门正经好亲事。”

“但是呀,你两个大姑子一个小姑子,进了门千万要上点儿心。将来到了婆家,装也得装出个勤快模样,听见没?还有你那嘴快的毛病,也得改一改,不能在关键时刻出岔子。”

这倒不是马秀兰瞎紧张,实在是有缘由的。村里姑娘成婚早,说亲更早,唐霞十七八的时候她就开始给闺女挑婆家了,千打听万打听,就怕闺女掉火坑里。

结果唐霞赶集时,不知道怎的跟个卖香烛的老太婆碰了,两下吵打起来。

事儿不大,还赔了两块香火钱,糟就糟在那老太婆是个说媒的,平时走东家串西家,十里八乡的媒婆都认识。她回去吃饱了撑的一搅和,没人给唐霞说媒了!

马秀兰压不下那口气,没了张屠户还能吃带毛猪吗?她找别人去!

就这么一找二拖的,唐霞慢慢长到了二十,成了石桥村的老姑娘,可把马秀兰愁坏了,做梦都在托人相看。

今年好不容易关系搭关系的,又挑到个好婆家,就是忍气吞声装哑巴,也得先把婚事成了!

唐霞点点头:“知道了妈,我又不傻。”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那俩大姑子都嫁人了,小姑子也到岁数了,等她过门就催催小姑子,争取年前就嫁,以后还不是自己稳稳地当家?

当家就得柴米油盐……想到这里,唐霞又皱起了眉:“妈,我出门子能给多少嫁妆呀?你手里还有钱吗?冬月嫂子这些年把我哥拢在手里,钱把得死紧,二嫂倒是能赚钱,可她光进不出,不知道能不能给添点儿。”

马秀兰正和起面团重新擀皮,闻言“呸”了一口,得意道:“我给你二嫂看俩孩子,有的是功劳,她敢不给你添嫁妆,就自己带孩子去,什么买卖都甭干了。”

“你大嫂那头儿更不用愁,她挺着个大肚子,自有求我的时候,不然谁给她伺候月子?”

唐霞两只眼睛发亮:“还是我妈有主意!”

转念一想,“不对呀妈,大嫂生笑笑的时候你就没管她月子,这回要还是个丫头咋办?”

“呸呸呸!”马秀兰连唾三口,“老天爷保佑,我老唐家的根儿,可不能断在姜冬月手里,千万生个大胖小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