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14)

作者:当归矣 阅读记录

“妈,还有这个!”唐笑笑踮起脚,从窗台上扒拉用塑料袋包裹严实的墨水瓶,里面还剩小半瓶黑紫色的药水。

“你上次说要抹西红柿的,抹了让花不掉。”

姜冬月:“……”

她连地里种了什么都不知道,更别提这瓶年代久远的药水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怎么用,又从竹扫帚上掰了俩短枝,裹上碎布条,然后才锁门出发。

石桥村不大,没走多远就到了地里,目之所及,到处是翻垦过的农田,被一条条河渠与短桥分割得整整齐齐。

这些河渠统共有七道,都是解放后政府组织青壮劳力一铁锹一铁锨挖的,自西向东贯穿了整个石桥村。河渠两边种着郁郁葱葱的白杨树,墨绿色叶子在风中哗哗作响。

每逢需要浇地的时候,村民就去上游东牛庄拉闸,从平金河引了水,一户一户地浇。

姜冬月家里共六亩地,是赶上政策按人头分的,她和唐墨、笑笑每人两亩。其中四亩在第六道河,两亩在第三道河,相隔不算远。

顺着记忆里的方向走到第三道河,刚踏上短桥,唐笑笑就撒了欢,蹦蹦跳跳地跑到自家地头,大声招呼姜冬月:“妈!你快看!我的西红柿变红了!”

姜冬月忍不住笑了。家里条件苦,唐笑笑打小就没享过什么福,对吃食也不挑拣,有啥吃啥,从不浪费。

但小姑娘也有自己偏爱的东西,糖拌西红柿。

菜地里不管哪个西红柿,只要红了一点儿,她就悄悄盯住,等红得差不多了赶紧摘下来,让姜冬月切片拌糖吃。

“它好大,好红,真好看~”

不等姜冬月走过来,唐笑笑就把那个西红柿旋转着摘下来了,果然红通通的,在其他刚泛红或纯青色的西红柿里格外显眼。

唐笑笑捧着这颗鹤立鸡群的西红柿,轻轻放到提篮里:“妈,我想中午吃它,行吗?”

“行,一整颗都切了拌白糖。”姜冬月痛快答应,又让唐笑笑再摘几个,“你仔细些,挑五六个有点儿红色的,到家再放放。”

趁这功夫,她好把药水涂抹到西红柿的花蒂上,这样花能坐得更牢固,顺利结出西红柿。

闺女干活积极是好事儿,但年龄太小了,手上没个轻重,抹点药水能把一枝头花都蹭下来。

“五、六个……”唐笑笑伸开两只手,从大拇指挨个数过去,最后停在小指,“一只手,对吗?”

姜冬月:“对,笑笑真聪明。”

唐笑笑得了夸奖,认认真真地找西红柿去了,姜冬月趁机拧开瓶盖,用扫帚枝蘸取药水,一点点抹好,然后又割了半垄韭菜。

前天下过雨,韭菜吸饱了水绿油油的,有几株开出了小小的白色花骨朵,再不吃就老了。

韭菜旁边空了一小块地,看样子是拔掉了开春种的一茬胡萝卜,准备换新菜。

但姜冬月割完韭菜,又摘了两根黄瓜,还是想不起来打算种什么,只好先抛到一边,蹲下身费力地拔掉杂草,将菜地清理干净,最后起身去摘豆角。

她种的全是长豆角,长势挺好,在旧竹竿和树枝搭的架子上缠绕着,垂下一条条柔嫩的绿色果实,叶片中夹杂着粉白淡紫的花,煞是好看。

姜冬月“咔咔”地将豆角从顶部掰断,留下一点小尖儿在枝头。据说这样摘,它会从断掉的地方继续长出豆角。

把成熟的豆角全摘掉,正好一大把,和韭菜、黄瓜、西红柿一块儿放进提篮里,塞得满满当当。

“笑笑,我们回家吧。”

“知道啦!”

唐笑笑从河沟里爬出来,脚上全是泥,手里拎着根长长的狗尾巴草,串着七八只翠绿的蚂蚱,“回家去喽~”

刚过短桥,迎头碰见个庄稼汉子,扛着铁锨戴着草帽,跟姜冬月打招呼:“哎哟哟,这么高小丫头就领着下地,叫别人看见了,得说冬月你是个后娘啊,哈哈哈哈!”

这人叫王满仓,和姜冬月家就隔了一条巷子,走几步便到。他和媳妇钱会粉都爱说笑,嘴皮子特别利索,但为人实诚,从前姜冬月日子难过的时候,浇地碰到了总会搭把手。

姜冬月知道他脾性,也不恼,笑道:“满仓大哥,哪有你这么充大爷的?净教孩子不学好。对了,你今天怎么没上工呀?”

“嗨,板厂停电了,说什么高压线倒了还是电机坏了。”王满仓摘下草帽扇了扇风,“正好菜地没翻,看看去。”

俩人站桥头聊了两句,姜冬月忽然想起来王满仓的小闺女王燕燕比笑笑大两岁,便问道:“满仓大哥,燕燕这会儿上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啊?笑笑要上育红班了,我想给她借两本书在家先看看。”

王满仓:“你过了桥直接往家里去吧,会粉在家呢,叫她给你找找。燕燕再开学才上二年级,育红班的书还没卖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