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32)

作者:当归矣 阅读记录

唐墨:“…………”

好家伙,这可真是他亲闺女。

“不改,你跟你爹都不改。”姜冬月按下唐笑笑,又说唐墨,“赶紧吃饭吧,你可是咱家顶梁柱,把你累垮了,我跟孩子怎么过呀?”

唐墨眼眶更热了:“冬月~”

他有心说两句好话,偏又没生个巧嘴,捏着田螺半晌才憋出一句:“我不会让你们再受委屈,一定找我妈要个交待。”

这话说完,唐墨连日压在心里的石头忽然去了大半,被另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取代,酸酸涨涨的。

他重新挑出田螺肉送进嘴里,才发现这螺闻起来又咸又香,嚼起来还带一点儿辣味,简直和城里饭馆的差不离。

“冬月,我怎么不知道你还有这门手艺呢?”唐墨越吃越稀奇,“难怪笑笑都馋了。”

记得头两年的时候,有一次碰到山里人进城卖货,他趁天黑便宜买了好几个大河蚌,还有两斤贝壳,说不清叫什么名字,带回来让姜冬月做。

姜冬月捏着鼻子扔水盆里养半天,然后用盐水加大料煮熟,闻着倒不腥气,就是格外硬。

下锅前掰开河蚌壳取肉的时候,不小心就能撕下来一块儿,出锅后上桌吃的时候,差点没把牙扯掉。

唐墨实在舍不得浪费,最后拿刀把大块肉切小,硬是就着咸菜和馒头囫囵吞进了肚,连着两天都觉得胃里好像揣了石头。

想不到近年没往家里买河鲜,媳妇居然练出了这种本事,真稀罕。

“真人不露相啊冬月,你偷偷拜师了吗?”唐墨边说边往外挑田螺肉,“真香,好吃得很。”

他常年做木工,一双手很稳也很巧,不但供得上自己吃,还有余力给唐笑笑挑了半碗,让她慢慢嚼。

姜冬月心说能不好吃吗,又是热油下锅,爆香花椒大料干辣椒,又是倒油盐酱醋加水焖,家里现有的调料基本都用上了,冲这股咸香微辣的厚重味道,配野草都好吃。

但她平常舍不得用那么多调料炒菜,这做法和刘香惠说的也不一样,姜冬月顿了顿才道:“……上次回娘家,听我姐姐说的。”

“小静不是上初中了嘛,在学校食堂吃饭还听了俩秘方呢。等到八月十五了,我再露两手,给咱家改善改善伙食。”

唐笑笑举起右手:“妈,我赞成~”

* * *

虽然唐墨说了要找马秀兰要个交待,但姜冬月并不怎么在意。

打狗不入穷巷,她已经保住了闺女的名字,没必要跟婆婆较死劲。而且唐墨这人吧,白生了副高大模样,实际心软耳根子软,年节时碰见要饭的老头儿老太太,只要看人家可怜,手里馒头都能掰一半,自己饿着肚子回去上工。

后来城里严打,他们那个木匠厂又搬了地方,比原来偏僻些,才慢慢好了。

不知道今年木匠厂生意怎么样,唐墨还能干多久……姜冬月揉揉眉心,把杂七杂八的念头甩开,找出磨刀石洒上水,一下一下地开始磨镰刀。

待黄浊的浑水流淌开来,镰刀已经雪亮锋利。姜冬月满意地挥了挥,拎起提篮准备去菜地。

“妈,我真的不能去吗?”唐笑笑趴在椅子上,眼巴巴看着她。

姜冬月摇摇头:“不能去,你太小了,还没棒子苗儿高,妈就去给黄瓜拉个秧,很快回来。”

怕唐笑笑在家乱跑,给她安排两样活计,“你先学数数儿,然后把豆角择干净,找出来的虫子喂鸡吃,行不行?”

唐笑笑得到重视,又开心起来:“行,那我在家里等你。”

此时七月下旬,刚立秋没过几天,地里野草茂盛得很。特别是一种乡下叫“沙沙蔓”的草,从茎到叶都带着小刺,稍不留意就能拉出条血口。

但兔子很爱吃,从前姜冬月在鸡窝旁边养过,每天打零工回来就去地里割沙沙蔓,还学会了晒干草,能一直供兔子吃到冬天。

等平安生下儿子,她就再买几只小兔回家养,养大了拉到青银县的牛羊市卖钱。

姜冬月边走边盘算,很快到了自家菜地,发现茄子苗窜高不少,紫色的枝叶间开出了零星几朵小白花,俏生生的。

黄瓜则显出了枯黄颓败的架势,在豆角旁边丧眉耷眼的,确实该拉秧了。

姜冬月先把还挂在枝头的那些手指长的小黄瓜全摘下来,再把搭架子的竹竿和树枝拔掉,整齐拢在地头。

最后挥起镰刀,把黄瓜秧连根削断,任它们躺在原地。等种新菜的时候再翻垦,这些秧苗就能添点儿养分。

拉好黄瓜秧,姜冬月又照例除了草,摘下长成的豆角,看看没什么遗漏的,便收拾好提篮往回走。

闺女还在家等着,姜冬月的脚步难免比来时快些,走过桥头却忽然被人叫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