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41)

作者:当归矣 阅读记录

从厨房端来炸蘑菇串儿的刘小娥:“……”

“我往后日子咋过啊?”马秀兰擦擦眼角,继续哭嚎,“我在家里还能靠谁哇?呜呜呜!”

她哭成这样,倒不全是装模作样,因为她跟着唐贵过日子,唐霞没出嫁时,家里有一儿一女都是她生的,甭管想干啥,至少有个亲闺女跟她同鼻孔出气。

现在唐霞一走,她眼前就剩一个孩子了,刘小娥却有俩儿子,两头儿分量立马不一样。姜冬月更是不知道为啥变硬气了,油盐不进的,马秀兰想想以后的生活,悲从中来,越发哭得大声,好像转眼要被儿媳妇赶出家门似的。

“妈,你别哭了啊!”姜冬月实在听不下去,扔掉扫帚上前劝慰,“小霞是去婆家享福了,又不是出去逃荒遭罪了,你哭成这样,她在婆家怎么安心过日子呀?”

“再说了,你从前不是经常讲,婆妈婆妈,是婆婆也是妈,天下婆婆都拿媳妇当亲闺女疼爱吗?想来小霞婆婆也跟你一样。”

不爱说话的大嫂都出头了,刘小娥立马跟进:“是啊妈,我大嫂说得对,你就放宽心吧。往后过日子你更不用愁,我就是你亲闺女,准比小霞见你还亲呢。”

边说边给在场的人挨个发蘑菇串,“吃了我的串儿,大家伙儿都给我作证啊!”

满屋人都笑起来,连夸马秀兰有福气,俩儿媳妇都贴心,夸得马秀兰哭也不是,不哭也不是,瘪着嘴响亮地打了个嗝儿,鼻涕泡都冒出来了。

趁众人哄笑的空当,姜冬月又安慰几句,赶忙带上唐笑笑和唐墨离开。

再多待一会儿,恐怕马秀兰就该对着儿子哭天抢地抹眼泪了。

回到自己家,草草吃过午饭,姜冬月收拾了碗筷,对唐墨说:“我下午回娘家看看我妈去,你在家盯着点儿孩子啊。”

唐笑笑举起左手:“妈,我也想去姥姥家!”

“改天再带你。”姜冬月边说边往提篮里拾了二十个鸡蛋,又装两双新做好的鞋垫,“今天有点儿晚,我快去快回,你在家跟你爹玩儿吧。叫你奶奶哭那一场,妈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儿,得回去看看我亲妈。”

唐墨:“……”

别说,他真觉得最近姜冬月脾气越来越大了,以前顶多关起门抱怨两句。

看看姜冬月同样越来越大的肚子,唐墨识趣地把心里话咽回去,说道:“冬月,我送你吧,你今儿忙活半天了,再到魏村走个来回,腿脚都得肿了。”

姜冬月瞥唐墨一眼:“我慢慢走,没事儿。咱们乡下这土路太颠簸了,你骑车又跟长翅膀飞似的,我不敢坐。”

唐墨:“……那我带你走大路?那路都铺了石子洋灰,平整。”

姜冬月还是不让:“那条路都通向青银县了,得绕多大一个圈子?还没我走得快呢。对了,我听会粉嫂子说,爱党带着几个人去平金河上闸了,你今天是不是得浇地啊?”

“早着呢。”唐墨将兜里的瓜子掏出来倒桌上,招呼唐笑笑吃,“我偷空去地里瞧了,第一道河的正浇着,等轮到咱们第三道河,估计得后半夜或者明天早上了,看水大不大吧。”

姜冬月:“你今天就没上工,明天还有空去浇地吗?”

“有,两天假呢。”唐墨拆开块硬糖放嘴里,含含糊糊地道,“这两天厂里活儿少,我跟刘建设都请了假,他也要浇地嘛。”

“行,那你勤往地里跑着点儿,别让笑笑去河边。”

姜冬月说完,拎起提篮就出门了,留下唐墨和唐笑笑面面相觑。

唐笑笑眨眨眼:“爹,我还是想去姥姥家,要不你带我去吧?”

“嘿!你妈刚走我就骑车撵,她不得骂我!” 唐墨一把掐住唐笑笑,把她高高举起来放到脖子上,“笑笑呀,你跟爹说,你妈这脾气是不是越来越大了?”

唐笑笑抱住他的脑袋,认真回答道:“没有呀,我妈脾气最好了,比奶奶好,比小姑姑好,比小婶婶好。”

唐墨哈哈大笑:“还是亲闺女向着亲妈,难怪我妈今天哭成那样。走,爹带你再上奶奶家转一圈儿,然后去地里看发水!”

唐笑笑顿时两眼放光:“看发水喽~”

父女俩一拍即合,锁上门溜溜达达地走了。

* * *

过了处暑,天气就没那么热了,姜冬月沿着田间小路走走停停,终于看到了熟悉的魏村石碑。

她在村口歇了会儿,然后才往土坯房走,刚推门就见林巧英正在院子里纺线,手摇纺车呼噜噜地转个不停。

林巧英纺的是白洋线,这种线坚韧柔软,而且不易断裂,用来缝被子褥子、做棉衣棉裤特别舒适,几十年后的集市上仍然有卖。

“冬月,你怎么半晌天的过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