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后宫当社交悍匪(76)

作者:逐逐逐月 阅读记录

皇帝一直知道贤妃是才女,也知道对方很喜欢书,还曾让对方随意翻阅藏书阁的书。

但依然没有料到对方竟然喜爱到如此程度。

他怔然片刻,用一种莫名的语气说:“朕只将藏书阁交给贤妃掌管,终究不如爱妃来得贴心。”

“现在改过还来得及。”秦玉逢将手中的书塞进皇帝手里,目光真诚,“陛下不妨与臣妾一道规划此事,有了您参与,不怕招不到学生啊。”

皇帝:“……”

你也知道可能招不到学生啊。

秦玉逢丝毫不在意他的充满吐槽的表情,给他画起大饼。

“到时候就说圣上才是书院的创建者……嗯,书院二字不能将圣上与其他人相别,不妨叫做学宫。等成立了,圣上再抽空去讲上几堂课,有成为天子门生的诱惑在前,还怕没人愿意入学么?”

皇帝险些在一声声“圣上”中失去自我。

但“学宫”二字戳中了他的政治敏感,让他迅速意识到这并不只是一件“令贤妃高兴”的事情。

这世界的历史从秦后拐弯,所以是有稷下学宫的。

稷下学宫乃齐国君主所建立,广邀百家入内交流学习,掀起过一场学术风潮,也使齐国拥有了大量的人才,走向繁盛。

如今天下已经统一,情况与当年截然不同。

但依然可以从中得到灵感:以天子的身份创建学宫,招收少年学子,对其进行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不仅能增加自身的威望,也能提升臣子的忠诚度。

这不比在已经出仕的士人中培养心腹强?

秦玉逢见他已经发现了其中的利害,微微一笑,将另外一边摞着的书也放到皇帝手中:“圣上觉得如何?”

他被压得不轻,回过神来,口不对心地答:“不好吧,各家皆有族学,朕若是召他们来学宫,不免大张旗鼓些,也容易坏了人才。”

秦玉逢:“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一直待在族学的。大多数世家子弟在启蒙之后,要么去游学,要么就自行拜师,出身不佳,无长辈关爱的几乎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

办学的本质是打破阶级桎梏,使处于较低阶层的人能够得到与高层相同的教育,初步获得人脉,拥有与其同台竞争的初始资本。

这才是世家所不容许的。

世家中不受重视的子弟,是他们如今唯一能接受的“寒门”。

秦琰发现了她的用意,才用那样一句迂回的话来点拨她。

“如此实在是可惜。”皇帝嘴上说着可惜,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不如来京入学宫进学,朕聘贤师为他们指点迷津。”

这是连学校建在哪里都想好了。

秦玉逢搬起另外一摞书,准备继续往他手上堆,一旁的赵海德见状,连忙凑过来:“娘娘交给奴才就行。”

她挑挑眉,松手将书给他。

赵海德使了个眼色,身边的小太监将皇帝手里的书也接过去。

“圣上若是在学宫讲学,可愿让臣妾与贤妃扮作学子前去听一听?”

皇帝觉得不大好。

但转念一想华妃也不是没有出过宫,他打算建学宫的位置就在京城之内,比上次出京的路程还近上许多,要去也没那么麻烦。

而且她都主动说要“扮作学子”了,已然非常体贴他。

“自然可以。”

他一口应下,有些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件事推上日程,但突然想起自己是来约华妃出去玩的,不由看着她:“爱妃还有事要忙吗?”

“圣上若是愿意替臣妾烦恼这学院之事,臣妾自然清闲许多,正好能应贤妃之邀,去替她整理书籍。”

“那好,朕回去先把这些看完。”

皇帝看向手中的《贤士致筑林书院语·集录》,不再是看冷门书籍的眼神,而是在看老师人选。

秦玉逢将自己准备的所有书都都给皇帝打包带走。

高高兴兴地目送他离开。

带着她工作离开的皇帝也十分高兴,走到半路才突然醒过来:“华妃要使贤妃的藏书不被埋没,直接捐给筑林书院就行啊。”

赵海德以为他终于回过味来,不由生出两分期待。

“所以她的目的是让朕办学宫。”

是的,就是这样。

“她是知道我为党争心力交瘁,才设法为朕找到第二条路。”

赵海德:?

“华妃对朕,当真是一片真心。”

赵海德:……

第33章

秦玉逢将工作交给皇帝, 皇帝得到新的事业线,两人都非常满意。

其他人却因为这件事情绪大起大伏。

皇上进后宫了!

众妃面露期待,心想终于熬到这一天。

皇上到华妃宫里了!

众妃表情冷漠, 但还是觉得去完华妃淑妃她们那里就能轮到自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