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难为(12)

作者:寿半雪 阅读记录

后来又几年过去,年岁渐长的同窗们不时便拿自己开玩笑,他才反应过来一副皮囊带给他的困扰。

凑上来与他说话的女子无不是或扭捏或掬着一张笑脸,还是第一次有人在他面前流泪。

荀应淮两手捧起碗,把微凉的粉羹三下五除二的喝下,方冷静下来,认真对章颂清说道:“不必道歉,只要公主一日不变对百姓的赤诚之心,荀某就一日站在公主这边。”

章颂清听完很高兴,拿着勺子抬头对着荀应淮笑得灿烂,心腹大事解决了一个,她心里的石头放下了不少,有探花郎为她所用,日后的完满几乎已经达成了一半。

荀应淮的指腹住着碗璧用力到泛白,手心发湿,他想这摊子以前怎么没发现过,粉羹味道真是不错,老师傅手艺挺好的,日后同窗温书回来晚了也可以过来吃些垫垫肚子。

他面上话很少,心里的碎碎念却装满了一大箩筐,多的吓人。

以忽略内心深处那点微不可察的鲁莽生涩。

“东西吃得也差不多了,时辰晚得厉害,早点回去休息吧,过几日我会派人来接你换个地方住,这几日就专心备考,以荀郎的文采,一定榜上留名。”

章颂清说着就要从荷包里拿些钱给店家,边说边站起身,但左右翻找了一会,荷包却没有出现的意思。

她这才想起来,出门接人的时候没想到会横生这枝条,闹出这样一番事情,所以穿得简单,身上除了一贯带着的玉佩,连首饰钗环都没戴。

“我来吧,”荀应淮就坐在章颂清对面,自然看出了她行为中蕴含的尴尬意味,直接把钱给了,“没有让姑娘家付钱的道理。”从腰带中取出一小块银锭,放在了桌子上。

就这样轻描淡写的把章颂清的窘况化解了。

“多谢。”话音刚落,就看到梧枝在巷子另外一边探头探脑的,怕是已经等急了。

于是章颂清和荀应淮点头示意,“期待小郎君早日登科,我们就此别过。”

荀应淮看着他出生至今快二十年内最让自己感到不同凡响的女子远远走去,望着章颂清腰间随着步伐时隐时现的玉佩不可避免的出神。

荀应淮的眼中映着章颂清的倒影,说不清是欣赏多还是敬服多。

与当今陛下最宠爱的公主殿下在夜半三更同席吃民间的粗糙吃食,大概说出去都没有人信,会笑他做梦做糊涂了吧。

走出支着单薄小摊的巷子,马车和马车中的人已经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不见,荀母看到荀应淮出来,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他跟前。

“儿子……”

她亲眼看着荀应淮跟着章颂清走了,又被那个女使拉着坐在马车中,马车中暖和舒适,她却如坐针毡,做母亲的除了忧心自己的孩子,还能怕些什么呢?

只要荀应淮有一丝出危险的可能,她就无颜面对在九泉之下的荀父。

梧枝声音又轻又坚定,对着荀母安慰道:“我们家主子是个好人,不会对令郎做什么的,且耐心等待一盏茶的时间吧。”

比起长篇大论的解释和诉说,这样简单的话语更能让荀母冷静下来,她就这样强迫自己安静的坐着,直到荀应淮全须全尾的出现。

荀应淮走到荀母的身边,安抚性的拍了拍她的手,带着她一步步走回到那个二进的四合院,絮絮叨叨的说着话,在呜咽呼号的风中听不分明。

*

一路马车摇摇晃晃的催人睡眠,章颂清勉强撑着虚浮的步伐,总算在四更前回到了公主府,箭步冲向自己柔软的大床,脱了鞋履就往上趴。

“你也早些去睡,叫秋瑰给我倒杯豆蔻熟水[2],留她伺候更衣沐浴就行。”章颂清闷闷的声音从拨步床中传来。

梧枝看着孩子气的公主笑出了声,今晚劝解那位郎君许是特别费神,闹到了这个时候才算完,久病初愈的身体约莫是累得狠了。

“秋瑰,”梧枝叫了耳房里的女使,“热水可以备起来了。”

她拿了一杯豆蔻熟水泡到孔明碗中,使它微微变热些,免得喝下去再惹出肠胃不适,端到章颂清床边。

考虑再三,还是说出了口:“公主,去岁的时候,宫中说过让您和京中勋爵子弟相看相看。”

就快要入睡的章颂清正茫然若迷着,混沌间听到了后面一半话,“!”

她怎么忘了这件事!

作者有话说:

注释:

1.人力:《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中有:“虽然宋人的习惯用语还在说'奴婢',但法律上已将受这些受雇于人的佣人,劳力称为'女使','人力'。”也就是劳动力的意思。

2.豆蔻熟水:在《清明上河图》上,有画一个小摊,小摊前的木牌上书“香饮子”,这就是宋朝的饮料啦。宋代的饮料叫“汤”,“熟水”或“凉水”。李清照写《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上一篇:七零海岛夫妻 下一篇:太女娶亲

同类小说推荐: